“未来两年,我们预计,将开垦土地500万亩,占全县全部耕地面积的95%,粮食亩产量要达到300公斤,也就是说年产粮食150万吨,换算成占有量,边区人均将达到一吨之多,也就是2000斤,从而彻底解决粮食供应问题,还有相当的赢余。”
赵昊的话引起了轩然大波,359旅的干部到战士大都是苦出身,对种田一点也不陌生,一亩地能打多少粮食哪能不知道。
300公斤就是600斤,这年头,哪怕是江南上好的水浇地,一亩打的粮食也超不过300斤,更别说是在干旱少雨的陕北了。
1939年,边区粮食亩产最高的红薯能收多少呢?
207斤。
小米、高粱、麦子等主食的产量就更低了,有个150斤都称得上是“大丰收”,一般都百来斤的样子。
边区在人均占有田地8亩多的条件下,却人人都吃不饱饭,除了天灾,更大的原因就是低产量。
这年头,粮食才是真正的硬通货,可以拿来当成银行储备金用!
看着他们不敢相信的表情,赵昊的心里很难过,他不忍心说,300公斤的亩产,其实是个很容易达到的标准,早在2015年,袁教授的杂交水稻就突破了一千公斤,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除了耕地,山地、丘陵也有经济价值,按本地的土质特点,可以种植耐旱的经济作物,比如可以榨糖的甜菜,可以卖出高价的苹果、梨等水果树。”
赵昊继续说道:“我们还规划了不少于20万亩的牧草耕种面积,加上天然草场,预计饲养的肉畜不低于100万头,每年出栏15万头以上,产奶30万吨,肉6万吨,皮革8万平米,到时候啊,战士们就有充足的能量供应了。”
丰衣足食,是华夏几千年以来的梦想,只要能吃上饭的朝代,都可以冠上一个“治世”的名号。
人人有饭吃到人人有肉吃呢?
359旅的干部战士们突然激动起来。
“赵专家,那还等什么呀?”
在美好的前景激励下,人人摩拳擦掌,恨不能明天就丰收。
赵昊在心里默哀了一下下,对不起了南泥湾,以后恐怕要成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地了。
当然,愿望只是愿望,以目前359旅的人数,对付眼前的40万亩地已经到了极限,随着机械化的普及,水利设施的建成,会慢慢扩大到全县。
十多台“金鹿”加装了耕地套件后被战士们轮翻使用,人歇车不歇,到了晚上,打着电筒也要继续翻地,各部队之间还展开了劳动竞赛,大家伙儿想着法儿地你追我赶,进度一天天地被刷新,让赵昊都有些使料不及。
翻地的同时,沤肥工作也同时展开,这个就要靠人力了,肥料的来源很简单,纯天然。
虽然规划中的延长石化基地里有相当的份额留给了化肥,但产量跟不上解放的速度是肯定的,用飞机运化肥?别逗了。
于是,开展绿化农业就成了很长一段时间里的现实问题,禁止随地大小便,宿营地必须挖化粪池和茅厕都成了硬性规定。
在翻地的过程中,天然植被比如杂草之类的也成为了土壤的有机质,再加上洪水过后的淤积物,肥料的问题并不大。
接下来,就是播种环节了。
6月份到了年中,春耕已过,秋收未到,是个不尴不尬的季节,当然也可以到明年再播种,那样一来,39年度粮食的缺口就太大了,本着地不走空的原则,赵昊准备了两种适合的农作物。
玉米和马铃薯。
种子直接由海南国家级育种基地培育,針对陕北的土壤和气候环境改良,空运而来。
当然这是第一年,从现在开始,赵昊将带领他的团队在本地建立种子基地,用科学技术指导农业生产。
“看到没有,这一个个凸起的土堆就是你们下种的地方,它是经过了严格的计算和实践得出的最优距离,将来熟练了,在翻地的同时就可以完成下种的过程。”
他做了一个手势:“10天,大家要在10天之内完成全部耕地的播种,到10月份就会有收获,而接着可以种植冬小麦,到明年的4月份收获,中间还可以插种一季大豆,完成玉米-小麦-大豆的轮作,避免单一结构作物对土壤养份的持续吸收,破坏地力结构,这么算下来,你们说说,亩产一年能有多少?”
原来是这么回事,轮作不是什么黑科技,早在古代华夏的农民就发现了这个规律,用不同的作物保持地力的持续性,同时也是增加产量的主要办法。
特别是在北方,要知道,眼前的黄土高坡,放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那可是寸土寸金的关中富庶之地,再往前推一千年,那就是膏腴丰沃的帝王基业啊。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依托,加大内部产出,丰富边区的物产,无论是粮食还是石油,都是这个年代华夏急需的紧俏物资,再加上边区传统的外销商品食盐,是未来打破敌人经济封锁的三大利器。
这就需要一条通畅的贸易通道了,然而在这条通道上,却有一个基本的问题需要解决。
货币。
为此,中央特意成立了对外经贸局,由政治局委员陈云兼任局长,白工部部长、西北财经工作委员会主任贾拓夫、边区银行行长朱理治任副局长,吴明远担任主任级顾问。
“是时候废除法币,让我们的人民币提前十年流通起来了。”
他的提议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政治问题,将意味着,在实际上与重庆决裂,但是在目前已经接近破裂的双边关系中,又不得考虑到许多实际的问题,毕竟,合作抗日依然是国内民众的主流愿望,因此,是不是马上实行,需要更谨慎地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