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随便问问。”
太常寺属于王党把控,陈朝一瞬间想到很多。
周侍郎也是‘王党’的人,两者之间会不会有什么联系?
回想方才的对话,陈朝心脏陡然一紧。
不对....他忽然意识到一件事,一件自己完全给忽略的事。
那天来自皇宫的赏赐有问题!
当时陈朝就觉得奇怪。
毕竟他连皇帝面都没见过,因为一首曲子就赏赐自己,怎么看都匪夷所思。
太子那边用礼尚往来还说得过去,另外,陈朝严重怀疑太子是因为自己跟李守则认识的原因。
皇帝可不会在乎这些。
退一步来说,掌握天下人生杀大权的皇帝,行为举止绝不会如此轻浮。
乍一看,这一切好像理所当然。
然而,连一个戏馆里听书的文士都能把精忠报国联,想到宁王身上,坐镇朝堂,掌控文武百官的皇帝,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再退一步讲,那位明德帝知道这些。
或者说,明德帝应该从这首曲子中,同样联想到宁王。
帝王多是心性多疑之人,然而最后依旧赏赐陈朝,明德帝既然选择这样,肯定有他的原因。
“我唱这首歌的时候,好像就是在周侍郎被贬不久之后,我在长平街的计划,隔天就被徐百师他们查到,玄清司可是皇帝手里的刀....明德帝肯定也知道这件事,所以清楚周侍郎查清这件事后,必然会报复我,他赏赐我,是在警告.....周侍郎?”
周侍郎可能还不知道这件事跟陈朝有关系,但明德帝肯定知道,并提前做好了防范?
这一刻陈朝头皮发麻,甚至无视了面前的文士和怒火勃发的太常寺少卿。
“不对不对,我与明德帝素不相识,面都没见过,他没理由会主动维护我,即使我破过几起重大案件,但在对方眼中这些本就是理所应当。
明德帝这样做...预防周侍郎是其次,真正的目的....应该是周侍郎身后的人?!”
周侍郎本身背景没有多强,但他身后,还有一个‘王党’!
‘王党’在朝堂日益壮大,要说重视和着急的,肯定是皇帝,但陈朝来到京都这么久,却没听说过那位明德帝对此有过大整顿。
唯独今年的秋闱除外。
或许,皇帝不是不想管,而是不好直接动刀子。
这些世家背后牵连甚广,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
秋闱开了头,而周侍郎身上发生的事,恰好就是一个时机....把这些看似无关的信息串联到一起,陈朝仿佛看到了事情真相。
所以明德帝赏赐陈朝,实则是警告王党那些人。
但这并非要维护陈朝,而是纯粹借着这个由头,告诉王党那些人,周侍郎必须下去的坚决意志!
“周侍郎可能还没有怀疑我,但等他发现事情真相,回过头想来找我麻烦,想用这两首曲子当做攻击我的把柄,已经被明德帝堵死.....”
陈朝自认能被人抓住的把柄很少,这两首一时兴起唱的歌曲是个例外。
“可怕,太特么可怕了.....要不是今天这事,我可能依旧不会意识到这些,亏我之前还有点感激那个皇帝老儿,他居然拿我当棋子!”
陈朝意识到整个事件背后可能存在情况,脊背都是凉的。
玄清司是皇帝手里的刀,所以他知道陈朝在长平街做的一切,但对此选择无视,因为陈朝的无意之举,刚好给他创造了个杀鸡儆猴的开口。
徐百师,甚至玄清司那位掌司,明知陈朝犯得是铁律,最后却能对他宽松处理...陈朝绝对有理由怀疑,这些人受到了明德帝的授意。
“我就算不在馨香院唱歌,明德帝可能也会有其他理由对我‘赏赐’.....而且,我现在绝对有理由怀疑,明德帝这么做,是跟我在调查宁王案有关。
梦妖案牵扯到宁王,明德帝没有大动作调查,一方面是因为宁王在朝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可能就跟李守则说的一样,宁王是皇族耗费巨大心血创造出来的修行者,不可能因为一点怀疑就毁掉,但私底下又让人调查宁王,应该也有怀疑,又或者,还有其他意思?”
面对这些城府极深的老怪物,陈朝觉得自己不能用表面常理去推测。
退一步讲,再怎么调查宁王,人家终究还是皇亲国戚,到头来还是一家人,揭穿了,是皇族丑闻,不揭穿,上司那里不好交代。
“我不该在宁王这件案子上太过较真,卫千师那边需要的只是能交付的答卷,明德帝那边肯定也不想皇族发生丑闻,所以我只要想出一个既能满足上司的,同时又不会得罪明德帝的答案就行了!”
这么一想,陈朝觉得非常有道理。
就连心里那股沉重感都减轻些许。
宁王案一直压在心里,毫无进展,说不愁那是不可能的。
但现在陈朝忽然发现,自己之前好像有点钻牛角尖。
这不是他瞎猜,而是有根据。
譬如,自从卫千师那边把任务交给他后,实际上对此事关注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视,相反,一副走走过场的样子。
之前陈朝还觉得奇怪,现在想想,这特么才正常!
没错,宁王有没有反心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能折中交付完美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