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痕指引
青冥剑魄消散前,在虚空留下一道璀璨剑痕。*微·趣·小·税+ `免/费\岳.黩+这道剑痕不随时间流逝而消散,反而愈发清晰,如同黑夜中的北斗,指引着某个未知方位。尘静坐剑痕前三日,以归真心法感应其中玄机,终于在第七日晨曦初现时,窥见剑痕中暗藏的太虚星图。
星图所示方位,正是太虚古籍中记载的"葬剑渊"。相传那里是上古剑仙埋骨之地,剑意万年不散。更令尘在意的是,星图边缘若隐若现的七点微光,排列方式与混沌祖地天碑顶端的七星阵完全一致。
二、渊前异象
尘踏虚而行,循剑痕指引来到葬剑渊外。尚未靠近,便觉肌肤刺痛,似有万千无形剑气游走。渊口形如裂天之痕,宽约千丈,深不见底。渊壁布满剑痕,每道痕迹中都残留着不同的剑意:有的凌厉如九天罡风,有的厚重似五岳压顶,更有几道剑痕中隐约传出龙吟凤鸣之音。
最引人注目的是渊口处七道呈北斗状排列的剑痕,每道痕迹中都插着一柄形制古朴的青铜短剑。剑身锈迹斑驳,却散发着令尘心悸的气息——那分明是太苍帝君同源的力量!
三、剑阵玄机
尘尝试靠近北斗剑阵,七柄青铜剑同时震颤,发出清越剑鸣。音波在渊口交织成网,竟将空间切割成碎片。尘立即施展归真步法,身形化作七道残影,同时点向七剑剑柄。就在指尖即将触及的刹那,七剑突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七道虚幻人影。
这些人影或持重剑,或执轻锋,姿态各异却都散发着超越天地的剑意。为首者白须飘飘,手中无剑却给人开天辟地之感:"吾等乃守渊七剑灵,来者通何剑道?"
四、剑心问道
尘不答,反手拔出背后青冥断剑。·x!j?w/x`s.w!./c\o.m`剑身虽残,却自有无坚不摧之势。七剑灵见状,眼中精光暴涨。白须老者率先出手,并指成剑直刺尘眉心。这一指看似平平无奇,实则蕴含开天辟地之威。
尘不退反进,断剑横削。剑锋过处,老者指劲竟被一分为二,余势不减地斩向后方山岳。轰隆巨响中,千丈高峰被拦腰斩断,断面光滑如镜。老者抚须大笑:"好一个归真剑意!"其余六剑灵见状,同时出手。霎时间,剑气纵横三万里,剑光寒彻十九洲。
五、剑道真解
这场比斗持续了七天七夜。尘从最初的疲于应对,到渐入佳境,最终将七种剑意融会贯通。第七日黄昏,他手中断剑突然迸发刺目青光,剑身残缺处竟由剑气自行补全。一剑挥出,七剑灵同时后退,身形渐渐虚化。
白须老者最后消散前,留下一段剑诀:"剑道无涯,唯心是真。七剑归一,可斩太虚。"随着话音落下,七柄青铜短剑重新浮现,剑身上的锈迹尽去,露出内里青玉般的剑身。
六、青铜剑秘
尘将七剑收入掌中,发现每柄剑脊都刻着古老铭文。拼合起来,正是一篇《太虚剑经》总纲。更神奇的是,当七剑靠近青冥断剑时,断剑缺口处突然浮现出细密的道纹,与七剑剑纹完美契合。
尘尝试将七剑依次嵌入断剑缺口。每嵌入一柄,剑身就修复一分,散发出的剑意也更加强大。当第七柄剑归位时,整把剑突然剧烈震颤,剑身上浮现出"太苍"两个古篆。尘这才恍然大悟:这竟是太苍帝君的本命帝剑"太虚"的残缺部分!
七、帝剑重光
完整的太虚剑长约三尺三寸,剑身青中泛金,剑锋处有七点星芒流转。?k!a^n+s!h`u~d·i/.·c¢o?m′尘握剑的刹那,剑柄突然生出细刺,扎入掌心汲取精血。血液顺着剑纹流淌,竟在剑身表面勾勒出一幅星图——正是通往太苍帝君陨落之地的路径!
与此同时,尘识海中浮现出一段记忆:太苍帝君当年为镇压道蚀,自碎帝剑为八份。七份藏于葬剑渊,一份随帝躯沉入归墟。唯有集齐八剑,方能重现帝剑真威,斩开葬道者的永恒封印。
八、归墟剑引
带着完整的太虚剑,尘重返归墟秘境。这一次,青铜古树不再阻拦,反而垂下枝条,在尘面前形成一道阶梯。阶梯尽头,是那颗仍在跳动的漆黑心脏。当尘持剑靠近时,心脏突然裂开,露出内里一截剑尖——正是帝剑缺失的最后部分!
就在尘准备取剑时,心脏深处突然传来太苍帝君的声音:"且慢!此剑若取,封印必破。汝可做好直面葬道者的准备?"声音中带着万古沧桑,震得归墟秘境微微颤动。
九、帝君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