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42年1月,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新年的前一天。
杭州很冷。
真的很冷,杭州市民们可能打心底觉得如此。
新年的祥和气氛中,一条不怎么符合氛围消息很快传播出去。
没错,岳飞死了。
后来狱卒隗顺背出岳飞的遗体,将他埋在城门外一棵树下。
岳飞死后为他平反的呼声不绝,然而赵构全部置若罔闻。
秦桧死时,金国南侵,靠一个书生力挽狂澜时,民众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金国再次败退,老将刘琦病逝,重新修好盟约后,赵构决定退位。
为什么退位,赵构其实早有这样的想法,急于和议,急于安乐,是他最真诚的愿望。
岳飞的死他毫不在意,至少在他还坐在这个位置上时,他不想去解释。
赵构禅位给宋孝宗赵昚,赵昚决心北伐,很快给岳飞平反,然而已经开始享受生活的赵构对此根本不在意,也没有反对赵昚违背了自己。
所以,赵构知道岳飞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知道岳飞在做什么,只是在那个时间点,岳飞不适合他,他不想北伐收复过去祖宗无法收复的幽云十六州,也不想和金国战斗到底,他只想安享余下的人生,在这醉生梦死的江南。
其实赵构是恐惧的。
徽钦二帝被抓,囚禁异乡,赵构亲身经历,而且作为唯一的幸存者,那种恐惧是所有人体会不到的。
金国最想解决的就是他赵构。
“搜山检海捉赵构”下,赵构一度逃到海上,被金兵吓到失去生育能力,金兵就像是他的梦魇,每次睡觉都会被吓醒。
后来他再也没有去过开封,也使南宋“国都”一再南迁,从商丘到建康,再到后来的临安,越南方越好。
无不印证着赵构的恐惧。
面对这样一个被恐惧占满内心的君主,任凭岳飞如何骁勇,都无济于事。
赵构就一心和议,保证和平,不管是胜是输。
赢了和议天经地义,输了投降不要打我。
反正,能不打就好,最好是恢复到澶渊之盟那种状态。
赵构恐怕是真的按照澶渊之盟的构想,来主导战争机器的。
赵构像一个赌徒,他使用了最稳妥的办法——见好就收,他不想冒险。
岳飞有四次北伐,赵构有两次和议达成。
为了和议,赵构又不得不任用岳飞这样的猛将,将金国揍到谈判桌上,和议完成后,这些武将就没有了作用。
赵构毕竟是南宋的开国之君,加强中央集权是最重要的,和每一个开国君主一样,兔死狗烹,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岳飞这样的武将之死反而是可以预见的。
赵构错就错在,选择了个错误的时间点。
如果待岳飞踏平金国,收复幽云十六州,赵构为了稳定皇位,杀了或贬了岳飞,我想不会有人觉得奇怪。
赵构自己的“杯酒释兵权”,就这样在急于求和下开始了。
......
秦桧得到赵构的重用,是因为和赵构理念高度重合,都是主和派,来帮助他完成理想。
秦桧虽然在靖康年间跟随徽钦二帝北上,不过随后又回到了南宋,他自己说是逃出来的,不过我们现在都知道,秦桧是带着金人任务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