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十来日的学习,王潜也基本掌握了这个时期的大部分文字的写法,并且写的相当工整。
期间,张清也多次前来拜访王潜,两人一边饮酒的同时,也经常聊一些不方便对外人说的话。
例如军中的情况,县里衙门的情况,不过大多都是张清说,王潜听。
通过与张清的聊天,王潜也从中了解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就那边军来说,虽说如今大汉边军的武备说不上有多松弛,但是比起过去,还是差上许多。
幽州这边还好一些,南北乌桓、东部鲜卑、扶余等蛮夷互相牵制,很少会有大举入侵的情况。
而并州那边的情况,却要糟糕的多,鲜卑之主檀石槐,时常率领他的高柳精锐南下劫掠,内附的南匈奴,也时不时趁火打劫,搞的边境不得安宁。
而且,王潜还从张清的嘴里,听到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吕布。
提起吕布的时候,王潜竟从张清的脸上看出了一丝崇拜与尊敬。
据张清所说,这个吕布今年二十来岁,不仅武艺高超,而且还能骑在马上左右开弓,箭法出神入化。
吕布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曾率领一百人,正面杀穿了一支两千人的鲜卑骑兵,最后斩首四百,自己手下才折损了不到二十人。
自那一战之后,吕布便被那些蛮夷称之为飞将军。
听到吕布的过往,王潜也不由唏嘘不已。
谁能想到,一个被人视作反复无常的小人,在年轻之时,也曾是一位保家卫国、受人尊敬的英雄呢?
如果说吕布能够得到重用,留在边关镇守,不去参与到乱世的混战之中,凭借他的本领,说不定还能留下一个美名,供后人传颂。
当然,不止是吕布,还有年轻时立志要做征西将军的曹操;年轻之时豪迈无双的董卓……
他们哪个年轻之时不是一腔热血?
可惜,最后却都因为环境的改变,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对此,王潜也只能报以一声叹息,他如今只是一个小县城的主簿,根本就阻止不了乱世的到来。
他所能做的,也只有尽可能的在乱世之中,保全自己而已。
因此,王潜更多的还是将关注点放在了眼前。
通过与张清的交谈,他也了解到,广宁县令名叫陈轩,颍川人,而他的老师,便是大名鼎鼎的荀氏八龙之一的荀爽,可谓是根正苗红的颍川派。
这一点,对于王潜而言,那可是太重要了。
身为汉末迷的王潜,实在太清楚颍川派未来的地位了,那几乎是可以左右三国走向的一个庞大团体。
若是能够与颍川派搭上关系,对于自己将来而言,绝对是利大于弊。
十二月一日。
此时,距离乌桓人入侵,已经过去了十五日。
这一日清晨,王潜收拾妥当之后,便拿着委任令,来到县衙报到了。
命人给王潜取了印绶和身份牌之后,县令陈轩也将王潜领到了后堂内。
落座之后,陈轩也是一脸凝重的看向王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