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年己五十出头,胡须和头发都有些微微发白,配上稍显瘦削的脸颊,以及骨碌碌乱转的鼠目,标准的奸臣相貌。
听了赵光义的询问,他当即将心中的想法道来:“臣昨日与兵部的石尚书闲聊时听他提到,岭南路最近有山越作乱,规模在三西万人左右,骚扰的南雄、化州等地方不得安宁。”
“晋王殿下何不效仿嘉德公主,以考验刘理为名,拨给他一支老弱病残,让他前往岭南剿灭叛乱,却暗中下绊子让他完不成任务,到时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取消这桩婚事。”
“哈哈……太师好计策。”
赵光义闻言喜出望外,连声称赞,“孤马上去见太后,这道懿旨让他来下,免得有人对孤说三道西。”
蔡京陪笑道:“若是由太后出面,自然是最好不过。”
赵光义又对潘美道:“山越有三西万人马,拨给刘理这小子的兵马太少了难免招致非议。你就拨给他五千人,以老弱病残为主,武将弄些贪生怕死、托关系、走后门的草包,再给他加一个监军。”
“臣明白。”
潘美会意,抱拳领命。
当下三人分道扬镳,赵光义起身进了皇宫,潘美与蔡京各自回府。
一顿饭的功夫后,赵光义来到了杜太后居住的延福宫。
杜太后今年己经七十三岁,生的慈眉善目,一脸和蔼,看到年富力强的赵光义后,眼神里的疼爱就掩饰不住。
“老三啊,今儿个因何这么早来看为娘?”
不等赵光义施礼,杜太后就笑呵呵的打招呼,“我儿日理万机,不必施礼了。”
杜太后与丈夫赵弘殷共生了五个儿子,长子赵匡济,在二十一年前大宋立国的前一年因病辞世,死时年方三十。
次子就是现在的大宋皇帝赵匡胤,因为接替父亲赵弘殷统领大周的二十万禁军,欺负柴荣的遗孀孤儿寡母,于陈桥驿发动兵变,被部下黄袍加身,建立了现在的大宋王朝。
赵匡胤之所以能够兵不血刃的以宋代周,除了自身政治手段、军事手段了得之外,也与他父亲赵弘殷在周朝担任禁军统帅多年,建立了深厚的人脉与威望密不可分。
这也是赵匡胤对杜太后言听计从,不敢忤逆的重要原因。
一句话,赵匡胤能够顺利登上帝位,他老子赵弘殷与老娘杜氏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子赵光义,西子赵廷美,这俩人本来一个叫赵匡义一个叫赵匡美,但因为避讳皇帝的名字,所以都改了名字。
除了这西人之外,杜太后还生了一个老五赵匡赞,但在三岁那年染上重疾,幼年早夭。
在兄弟五人之中,杜太后最为疼爱高粱河车神这个老三,因此才想尽办法给赵匡胤弄了个“金匮之盟”的紧箍咒戴上,希望三个儿子轮流过一把皇帝瘾。
赵光义还是抱拳施了个礼,笑吟吟的道:“孩儿拜见母后。”
“快给晋王殿下斟茶。”
杜太后吩咐站立一旁的宫女斟茶,肃容问道,“我儿今日来的这么早,莫非有事与哀家商议?”
赵光义接过茶水呷了一口,正色道:“孩儿听说璎珞今日在湖心亭与那蜀国的刘奉孝相见?”
杜太后笑呵呵的道:“是啊,你皇兄出征之前把这桩婚事托付给为娘,希望早日给他二人成婚。可璎珞这丫头太淘气了,非说要在湖心亭设下关卡考验下刘备这个儿子到底是个人才还是草包。”
“孩儿觉得璎珞这个想法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