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出息的
关于城里开铺子的事,不止是村里的妇人在议论,村里的男人们也都在讨论此事。\d¨a?s_h,e+n^k?s′.*c^o_m+
“也不知道青娘那边要人,都需要什么条件,我瞧着选出去做工的几个小子,也没什么特别的啊,怎么就能入青娘的眼了。”
“是啊,那几个小子,瞧着也没什么出众之处,怎么就能被青娘瞧中。”
“也不能这么说,去城里做工的小子们,看着还是颇为机灵的,没见去做工后,都没出什么差错嘛,可见他们是有些能耐的。”
“是没出什么差错,但那不是青娘会调教人嘛,原本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小子,去到城里后,短短时间就能做上管事、掌柜了,可不就是青娘用心教导的成果。”
“也确实是青娘会教导人,看着本来没什么差别的小子,被青娘这么一教,看着就大变样了,现在怎么看,都不像是个村里出来的。”
众人听着这些话,也都不由直点头,村里时常有人进城去,自然也少不得去铺子那边瞅几眼,去城里做工的小子们,自然也都落入眼中,前后的变化,也是再明显不过。
“所以啊,还是要去城里做工的好,能学到不少东西呢,我就盼着能把我家小子选去,以后指定能学出个样子来。?+o0μ?&0?a小[¥说,?-网· )_?最???新·°章;3%节£÷o更@?|新·t$快/”
“我也想让我家小子去城里做工,但青娘也未必能看得上,若是我能知道她是怎么挑人的,倒是可以让我家小子多学着点。”
“这怕是学不来,青娘看人是有一套的,肯定是要选机灵的小子。”
“但也有不少机灵的小子没有被选中啊,可见并不是机灵就行。”
“那当然,肯定也是要看一下人品的,若是人品不好,去到城里指不定坏事,倒还不如一开始就不选。”
“那也确实,若是人品不行,其他方面都出众,也是不成的,做人都不行,还能做好别的什么事吗?”
“我说你们,也别只盯着城里做工,咱们在村里不也一样能赚钱嘛!”
“这话也说得没错,村里养鸡鸭确实挺赚钱的,只要城里铺子一直开着,这门赚钱的营生,咱们就能一直做下去,多养些鸡鸭,就能赚到更多的钱,真要论起来,好生养着这些家畜,比在城里做工更赚钱的。!2,y,u,e¨d\u..-c.o?m!”
大家伙仔细想想这话,觉得也没说错,一只鸡鸭都能卖上几十上百文钱了,各家都能养上几百只,可见能收入多少钱,而且一年也不只是养一批,成长速度够快,都能多养上几批出笼,赚到的钱自然就更多,倒还真不必只盯着城里的活计。
“这话有些道理,我家老婆子还在说,明年要再多养一些,反正不管养多少,都能卖得出去,自家是不用担心销路的,再说了,下了蛋也能卖,就算养得久些,也都很划算,这么算下来,也确实是比做工赚得更多。”
这个账,其实大家也都会算,之前是没什么经验,加上胆子又小,都不敢冒然养太多,但随着后面赚到的钱多了,也很稳当,基本上没出什么意外状况,大家的胆子,也渐渐变得大了起来。
主要是吧,都是差不多的人家,做的又是一样的赚钱营生,眼看着别家赚得更多,而自家却是裹足不前,自是眼红的,而自家又不是不能赚钱,只要多养一些就行,大家也都不是懒人,这明显能赚钱的事,又岂会不去做。
“是啊,我家也是这么考虑的,养鸡鸭是真赚钱,年后我们也要再多养上一些,反正都是圈养起来,多养一些,也不会费多少事儿,都是买粮食回来喂养,也不差这点粮食。”反正鸡鸭卖出去收回来的钱,比买粮食这点钱,可是划算得多。
说起这个话题,大家都很有共鸣,好几个人都纷纷点头表示,自家也要再多养一些,与其便宜外村人,倒不如自家村里人多赚一点。
“养鸡鸭也确实很赚钱,只是比起家里小子的前途,我觉得还是去城里做工更划算,能跟在杜青娘身边多学点本事,以后的前程不会差了,不说做掌柜,怎么也能混上个管事当当吧!”
“想做管事或是掌柜,那必须得会识字、算账这些,怎么着都得脑子灵活些,不然就这些根本学不会,当然了,若是当真有心想去城里做工,倒是可以让家里小子,送去学堂里专门学学,也就花个几两银子的事儿,若是学好了,青娘那边需要人时,肯定就会被先选上。”
能写会算的,可不就比别的小子们强上一头了嘛,去到铺子里,都不需要青娘怎么教,他们自己就能慢慢上手。
村里大家伙之前也没想过那么多,家里有钱的,也多是送家中的孩童去上学,年纪大些的,已经能帮家里干活,就没想过送学堂,而且年纪大了,学东西也慢,未必能学出个样子,那就浪费钱了不是。
但现在让人这么一说,还真觉得有点道理了,十来岁的年轻小子,现在学点东西,也还来得及。
“十来岁的小子,送去学堂里,先生愿意收的吧?”
“怎么不愿意收,只要交些钱,先生也是一样的教导的,当然,咱们这个也不是要考功名,只需要识些字,能算账,就差不多了,倒不必学得那么杂。”
只专门学这些,学起来应该也比较快,没见城里那些小子,没用上几个月时间,就已经学得差不多了,花钱去学堂,一天专门学习,还不用做别的事,学习的时间更多,理应学得更好些。
这些话,听得好几个人都若有所思,他们现在是很清楚的意识到,若是一个家里,能出一个聪明人,对整个家族来说,有多么重要,没见村里出了杜青娘这么个能耐人,带着整个江家村,都富裕起来了嘛!
“有些道理啊,十来岁的小子,正是学东西挣前程的好时候,之前只想到小的,倒把他们这个年岁的给忽略了。”
“我家里几个小子,瞧着也有几分机灵,都送去学堂,应该也成。”
“不是,都送去学堂,那得费多少钱,要不还是选一两个机灵点的去学,太笨的还是在家里老实做活吧,免得送去了什么都学不到,岂不是白费钱了。”
“话是这么说,但难免被说偏心,况且家里现在也不差这个钱,都送去学学的好,说不定就有个出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