毌丘俭愣了一下,这才想到陆逊信中所说,董昭给他派的尽是弱兵云云,抬眼看了看皇帝的神情,小心应道:
“陆将军所言似乎也有些道理。太和四年之时,陛下从辽东带回了步军骑军各五千之数,今年年初又征调了五千辽东兵南下。如臣所料不差,陆将军既然能如此说,想必董公是将这后面来的五千兵派去防守码头了。”
“朕猜测也是如此。”曹睿点了点头:“陆伯言夙来妥帖从无怨言,朕少见他这样揶揄别人。想来是大战将近,他内里也少不了几分紧张和焦急。就算不从军事来论,但从私人情感来说,若能一战而定吴军,他也能荣归吴郡,从而与自家宗族归为一体。”
“陆伯言归于大魏八年,素来忍辱持重。连他都如此,其他人又当作何呢?”
毌丘俭默然无语。
曹睿又道:“朕在广陵待了近月,大战将近,倒是像借着吸引孙权注意的名头在这里躲清闲了。不过有一点是好的,那就是朕在这里与寿春远隔,倒是隔岸观火一般,将大魏诸臣、诸将的心思都一一琢磨了一番。”
“仲恭想听一听吗?”
二人在营中踱步,周围将士纷纷跪迎,曹睿只是挥了挥手快速走过,并不耽误他们正经做事。
曹睿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毌丘俭当然只有表示愿听这一条路可以走。
曹睿近乎自语般的说道:“这一个月间,大将军给朕写了两次信,来向朕自请督军。董公倒是一贯的安稳,关注的都是军中将领人事稳妥,刘晔却愈加忙碌,一件件作战构思往朕这里来送。”
“至于尚书台,司马懿提醒朕提前为吴地设置官署,说以大江为界,荆州可以分为北荆州和南荆州,扬州也可以分为北扬州和南扬州,应从行在选择能臣提前委任为刺史、从台中选拔郎中任各处临时太守,以作为接管吴地的必要举措。御史台的陈矫还建议朕从御史台向各军中派驻监军,以保证各军作战之时不违法度……当然,这么多人凑在一起,摩擦、龃龉、不满之事也不在少数。”
曹睿轻叹了一声:“大战将至,人人皆有所求。有所求是好事,朕不怪他们。朕本以为朕自己久经战事必有静气,可朕等在广陵这些时日,朕心中也渐渐浮躁了起来。”
毌丘俭在旁沉声宽慰道:“陛下,二十五万大军分六路攻吴,东西相隔千里之遥,上下牵动的人数又何止百万?”
“臣以为,大魏能将战事准备做到这种地步,军、将、官、民尽皆有度,已然不容易了。”
见曹睿依旧沉默,毌丘俭又小声劝道:“名臣良将一体用命,又有陛下运筹帷幄主持大局,这般大的战事,臣以为本就少不了各种事端,大魏的臣子们已经做的足够好了。”
“容臣冒昧进言,天下并无尽善尽美之事,如今敌在江南,只要大魏做得比孙权更好,这就已经足够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