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连安那里是个交通站,付闯过去了是能增加安全性,还是增加暴露的风险,付宁也不敢下结论。
他都没说交通站的事儿,这个东西越少人知道越安全。
第二条路就是跟着付宁去拾福峪,那儿的安全性是比较高,但是各种条件都简陋。
付闯想都没想就选了拾福峪,他还是愿意跟着付宁,再说了,养伤就是养着呗,不动弹就行了,吃什么喝什么都是次要的。
定了这个事儿,付宁就忙起来了,他得从张家口买点儿有营养的东西,争取这个冬天给付闯把失了的血补回来。
当满大街的报纸上都登着“两党谈判取得重大成果”的时候,付闯刚刚能下地。
这个消息一出来,街头巷尾都是议论的,不少人都觉得这回稳了,日本人打跑了,两党言和了,剩下的就都是好日子了。
城里的那些日本人也都坐上火车去天津了,她们在张家口最后的那段日子里,是天天上课。
虽然比不上日本国内几十年的洗脑,但至少一部分人对自己这么多年的坚持有动摇了。
肖远安找了辆大车,把付闯放在车上,又把付宁买的好米、好面和两扇羊排骨搁在上头,一行人办了出院手续,吱呦吱呦的回拾福峪来了。
倪墨收到信儿,早就在山口等着他们了,招呼人手帮着把付闯抬到屋里去。
这个冬天,付宁除了烧炕,还在屋里搁了个铁皮炉子,弄得屋里的温度都赶上坐月子了。
那两扇羊排骨都用盐腌了,挂在仓房里,每三天就割一根下来,煮了汤给付闯喝。
等到第二年开春的时候,付闯已经能跟着二香满山跑了。
等到四月底的时候,晋察冀边区开始裁军了。
付闯和肖远安都在晋西北,虽说这边儿裁军影响不到他们,付宁还是给付闯报了复员。
都这个岁数了,还受过重伤,就踏踏实实在这儿养着吧。
但是祝心华复员了。
他的那个队伍本来就没有番号,这次晋察冀边区的裁军目标是三分之一,他们就解甲归田了。
不过他是大夫,属于非常紧缺的技术兵种,就跟着陆梅一块儿去了地方医院。
付宁送他们走的时候,悄悄跟他说,将来要是有机会,还是回到部队里,哪怕不带兵,就当个军医也挺好。
可是这个裁军没裁几天,中原打起来。
本来张老西儿把行李都装好了,不得不又暂停了回家的进程。
“这乱哄哄的时局,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
他蹲在地头儿上跟付宁抱怨,倪墨急匆匆的跑过来,拉起付宁就往家走。
“叔,快来!陕北有人过来了!”
付宁迈进院门的时候,一眼就看见了屋里椅子上坐着个穿灰色长衫的中年人。
他见付宁回来了,站起来迎了几步,伸出手紧紧握了一下。
“付宁同志,有个事儿得请你帮忙。”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