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追随八爷的那些,
随风倒的官员见状,也心知肚明:八爷这是大势已去,气数将尽。
于是纷纷离去,良禽择木而栖,另寻出路,被人引导通通转而聚集到了,
老十四胤禵的身边,迅速组成了一个看似规模庞大,好像且实力雄厚的“十四爷党”。
此时此刻,老四胤禛与老十四胤禵这对,原本就政见不同的,同胞兄弟,
现在更是因皇位之争,而站再次站在了对立面。
尤其是四爷胤禛,这些年来,因其卓越的才能,和出色的处理朝政的功绩,深得康熙帝的器重。
康熙帝屡次派遣他,作为皇室代表祭祀天地,如此荣耀令其声名在百官中远扬,
毕竟这可是以往皇太子,才能得到的殊荣,可谓风光一时无两。
若非,老十四胤禵此时身负重任,担任大将军王远赴西北平定叛乱,
恐怕整个朝野上下都会一致认定,下一任皇帝非四爷胤禛莫属。
只可惜,如今的朝廷局势,依旧扑朔迷离,充满变数,让人难以捉摸,
胤禩,这些年可以说是养精蓄锐,暗中发展党羽。
在一废太子之后,随后复立太子,康熙帝的偏心眼,
是有满朝王公亲贵,文武大臣那有目共睹的,康熙为了安抚其他皇子。
胤禩,则是康熙帝升了爵位,晋封为和硕廉亲王,大阿哥因陷害废太子被永久圈禁。
四皇子,胤禛被升为和硕雍亲王,三阿哥因为百官举荐,本是有一点口吃,只是因为年长,被册封多罗贝勒,如今十分不受,康熙帝的待见。
老五则是从小被太妃抚养,自身能力太差,早早退出了皇位竞争,也被册封为和硕恒亲王。
老七先天跛脚,只是被册封为多罗贝勒。
皇十子胤俄,因母族十分强大,自身能力不行,被册封为多罗淳郡王。
哪怕胤禩,假意退出争夺太子之位,也真心实意的追随着他这位八哥。
九皇子胤禟、十四子胤禵俱为固山贝子,
只是皇十四子胤禵,被康熙帝奉为大将军王远赴西北平定叛乱,此爵位并不在大清朝的序列当中,
胤禩这些年,暗地里在江湖之中广泛布局、积极拓展自已的势力范围。
他行事风格豪爽大方,花钱如流水般毫不吝啬。
特别是对待那些,拥有绝世武功的江湖剑客,以及各大门派的掌门人时,胤禩表现出,异乎寻常的亲昵态度。
毕竟封建社会,江湖人武功高强只是基础,有强大靠山才是硬道理。
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能当官谁愿意,去江湖上打拼,卖这个不值钱的命。
这些江湖人,做梦都未曾料到,自已一个臭练武的,有朝一日竟能与堂堂一国之亲王——和硕廉亲王以平等身份相交。
以往,即便是面对区区七品知县,这些走南闯北的江湖人士,
也得毕恭毕敬地低头哈腰,在家一分三分低做生意,那就要奉上丰厚银两以求庇护。
如今,廉亲王不仅庇佑,让这些江湖省下了需要金银,甚至日后立功,还许下高官厚禄的承诺!
于是乎,众多年轻一代的少侠客,纷纷投身于廉亲王麾下,其中一部分被编入了,十虎的麾下,
成为令人闻风丧胆,的血滴子部队成员;
另一部分地位稍高者,则有幸成为八爷府上备受尊崇的供奉。
当然,胤禩并非来者不拒,凡是能够踏入廉亲王府邸之人,皆需严格遵循亲王府的各项规章制度。
不过,对于那些门派掌门或是武艺高强的大侠而言,只需在八爷府登记造册,并领取一枚象征身份的腰牌即可。
至于具体的约束条款,更多是针对那些辈分较低的年轻后辈。
如此一来,既保证了廉亲王府内部秩序井然,又充分发挥了各方人才的优势特长,可谓一举两得。
江湖中的风云人物,各派的高手纷纷追随左右,
震八方紫面昆仑侠童林,如今已然是一门之掌,创建了内家派,无极门。
朝廷中有着亲王的保驾护航,无极门在江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
如今在京城内,隐藏着一批由血滴子组成的火枪队,
这些小一辈的江湖少侠,经过系统的血炼,轻功极为突出的人,加入了血滴子火枪队。
胤禩出手豪气,在沿海四处偷偷的买到了几千条洋枪,这这些枪交付给血滴子部队,
如今已经全员准备完毕,等待着八爷最后的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