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元皇帝,
胤禩的生母良妃卫氏,如今已贵为大清朝的圣母皇太后。
在九子夺嫡期间,卫氏曾认为自已的出身阻碍了儿子的前程,
因此生病时拒绝医治,甚至后期连饭都不肯吃,只求速死。
在胤禩的苦苦劝说下,她才终于放下执念,明白皇儿,能平安长大已是福气,不应过分强求,也求不来的道理。
然而,命运却对她,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本来已经放下了一切执念,自已的儿子竟然最终登基称帝!
卫氏的心病,也随之痊愈,其实她的病一直都是心病,身体上根本无恙。
太后这两年的,日子过得时候安逸,但是太后她始终,担忧皇儿太过于好强,
如今,堂堂的大清皇帝,仅有一个皇阿哥和两个公主,皇室血脉稀少,
这让太后忧心忡忡,这次皇帝更是,半年都没有踏入后宫一步。
于是,太后今夜才带着一众随从,走进了养心殿给皇儿送一些吃食,母子聊一聊,
太后走入了,养心殿书房内,屋内的太监宫们,看见太后来到全部双膝跪下,福泉率先开口道:“太后万安。”
胤禩,还在奋笔疾书批改奏折,但太后来到,不得不站起身来,
放下手中的御笔,走到了太后面前,撩起龙袍单膝跪下打千行礼,
恭敬地说道:“儿臣给皇额娘请安。”
“天热了,哀家叫御膳房做了些小甜点,绿豆糕什么的,哀家吃的不错,
知道你还没睡,就给你送了一盒过来,还有一些吃食。”太后看着皇儿慈祥的说道。
“多谢额娘。”胤禩这才站起身行,坐在了额娘身旁的椅子上。
就在这时,太后身后的姑姑拍了拍手,门外走进来几名宫女,
小心翼翼地将石盒端进殿内,正准备将饭菜,整齐地摆放在龙案之上。
然而,就在这时,从地上缓缓站起了五位宫女,她们的宫装,与旁的宫女截然不同,她们正是血滴的成员,
这五人是经过精心挑选,每一个都身姿婀娜、面容姣好,不仅擅长制毒和用毒,更是解毒的行家。
平时,她们总是低着头,外表看起来与普通宫女无异,但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她们的眼神中,透着一股冷酷无情的气息。
她们身着,主人单独定制的宫装,胸前背后绣着特殊的梅花标识,为首的女子更是以佛门的卐字为标记,
她的面容美丽动人,眼神却冰冷似霜,这样的反差感,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只见她们毫不犹客气的,从太后带来的宫女手中,将石盒强行夺了过来。
被抢走,石盒的宫女们顿时惊呆了,一时间竟然没有反应过来,呆呆地愣在原地。
太后身边的姑姑、嬷嬷们个个面露惊恐之色,她们万万没想到,这些人竟敢在太后与皇帝面前,如此肆无忌惮。
而那几个抢夺,石盒的血滴子成员,则是偷偷的用着银针,以及特殊的手段检查着,
主子稍后就食用的食物,究竟是否安全,至于别人的想法,哪怕是皇帝的亲生母亲,
圣母皇太后,也无所谓,她们只需要听命主人一人而已。
随后她们将,十八个小食盒打开,按照顺序放在了龙案之上。
太后正与胤禩聊着家常,却发现了这边的异样,不过,太后为人十分善解人意,
并没有过多的,追问自已皇儿身边的宫女为何如此无礼,只是微笑着看向胤禩。
胤禩看出了额娘的疑惑,便开口说道:“皇额娘,这是孙姑娘,如今担任皇儿的贴身侍女,是血滴子出身,身后的那四位也是。”
太后则是,看了看这位皇儿说到的女子,点了点头却摇了摇头,
她对这个女子的,外貌的确是十分满意,但头疼的是,可惜怎么都是汉家的女子。
前些时日,自已刚刚违背了祖训,顶着压力,同意将乔丝柳、乔丝轩这两位汉八旗的女子,刻在上玉牌让其进入皇上的后宫。
太后心想,这已经是踩着,祖制的边缘进行下去的了,毕竟满汉是不能通婚的。
只可惜她们二人的肚子,不太争气尚未有身孕,也不知道以后会如何发展。
如今看着皇帝介绍的这位女子,又是汉人,她只能无奈地笑了笑,轻轻地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