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当屋内的众人,
议论纷纷的时候,吏部尚书兼军机大臣,任伯安跪班出列说道:“圣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朝廷应当提早做出准备。
奴才曾经在,江南任差事多年,甚至废除海禁之后,
朝廷与百姓收益良多,首先就能为国库,增加大量的税收。
奴才打比方在浙江的丝绸,一匹上等的丝绸,在内地也就十两银子上下,
如果远销西洋诸国,就能够卖到二十两左右,更重要的海外的洋人,
对这些丝绸十分的看好,咱们根本不愁销路,就怕没有那么大的产量。”
当听见任伯安,在建议国事的时候,军机处内的王公大臣们,头脑也冷静了下来,开始思考吏部尚书,任伯安的意见。
此时,雍亲王允禛冷哼一声,目光冷冽地看向任伯安,
语气中带着,一丝质问和嘲讽道:“江南制造局,织机是有的,织机是可以随时增加的,
任伯安,你有没有想过,蚕丝,关键是蚕丝。如何增加桑田,多产蚕丝呢?”
他的声音,回荡在军机处内,让所有人都不禁为之一震。
任伯安不紧不忙,似乎有这十足的把握说道:“回四爷的话,历来就是江宁府【南京】的丝绸,
也多是靠,浙江府供应的蚕丝,毕竟气候使然,浙江更适合载桑产蚕。
奴才的意思,干脆就让浙江现有的所有农田,都改为桑田,一年便可多产蚕丝,
两千万两以上上,也就是说,可以多产丝绸四十万匹。”
四爷听了这话,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他深知江宁府的丝绸业,
对浙江蚕丝的依赖,也明白气候对蚕丝生产的影响。
然而,让浙江现有的农田,全部改成桑田,这是一个大胆的决策。
这时,启元皇胤禩,突然开口问道:“农民都改种桑田,那浙江的百姓吃什么?”
这句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湖中,引起了众人的思考,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如果浙江的农田都变成了桑田,那么粮食产量将会大幅减少,百姓的生计将受到严重威胁。
这时候,启元皇胤禩皱着眉头,语气严肃地问道:“如果农民都把,稻田改为桑田,那么浙江的百姓又能吃什么呢?任伯安你想过吗?”
“启禀圣主,我们可以从外省,调拨粮食来解决这个问题。
过去每年外省,都会向浙江调拨几十万袋粮食,只要将稻田全部改成桑田,
朝廷再增加一些调拨量,应该就能满足需求。”
胤禩听后点了点头,但紧接着又问:“但是外省调拨的,粮食价格肯定比本地生产的,要高出不少吧?
这样一来,浙江稻田改为桑田的百姓,是否愿意购买?”
任伯安,自信满满地回答说:“启奏圣主,每亩桑田的产出,
比每亩稻田的产出要高很多,而且养蚕织丝,收入也更高。百姓们自然愿意,将稻田改为桑田。”
然而,雍亲王允禛却显得有些担忧,他急忙说道:“皇上,请您千万不要操之过急。
一下子将浙江所有的,稻田都改成桑田,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很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奴才建议,先将一半的稻田改为桑田,观察效果如何,如果效果良好,
并且百姓们也愿意积极配合,再考虑全面推行也不迟。”
怡亲王允祥也表示,认可四哥的方案,点头表示支持允禛的观点。
胤禩紧皱眉头,沉思片刻后,终于开口道:“任伯安的这个提议尚可,算是谋国之策,具体是将浙江省的,
所有稻田都改为桑田呢?还是只改一半?你们几个稍后可以商议一下。
怡亲王、雍亲王还有任伯安,你们三人尽快商议,在军机处讨论,并制定出一个章程出来。
另外,再加上一条朕的恩典,配合朝廷国策百姓,但凡稻田改种桑田,
百姓在十年内,仍按照农田征税,不得增加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