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太后,
连忙双手合十,口中念叨着:“阿弥陀佛。”
随后疑惑的,问向胤禩:“这些都是?”
胤禩微笑,着回答道:“皇额娘,您还记得宁城,这个奴才吗?”
卫太后,沉思片刻轻轻摇了摇头,表示实在是,不记得了。
胤禩接着说:“皇额娘,就是前两天,刚升任的正三品大理寺卿!”
卫太后,恍然大悟地点点头,“哦,原来是他,你这么说额娘就有点印象了。”
随后,太后用手指了指那几尊金佛,好奇地问道:“难道这些,还有哪些,都和他有关?”
胤禩也学着太后的样子,双手合十口称:“阿弥陀佛。”
随后缓缓走向,第一口装有,一尺多高的玉底金佛前,
解释道:“皇额娘,您可能不知道,这尊玉底金佛可大有来头,
它是东晋刘裕的镇宅之宝,是宁城前些时日,机缘巧合得来,知道是绝世珍宝,就连忙进献上来的”
接着,他又指向第二口大箱子里的,一大一小两座玉佛,继续介绍道:“这两座玉佛是,云南巡抚李侍尧进献的。”
卫太后突然想起了什么,说道:“是不是,他家祖上是第一个,投降我们大清的那个人?”
大理寺内,
崔长水此刻,已重新坐回椅子上,脸上浮现出一抹胜利的微笑,
接着说道:“在下认为宁大人,目前只有一条路可行,
十二个字概括——大事化小、弃卒保帅、顺水人情。”
宁城好奇地问:“此话何意?”
只见崔长水,继续得意洋洋地说:“所谓大事化小,
其一:首先必须强调,卫沧海的动机是好的,他是为了给姑妈,也就是当今的,圣母皇太后,
举办寿宴而提前准备,只是好心办了错事,也是为了近一片孝心,
如果这样说,也是于情于理,人之常情嘛!
其二:也必须强调,卫沧海是受到他人蛊惑和怂恿,因为年纪尚小且急于尽孝,才会一时糊涂犯下错误。
其三:最后一点尤为重要,需要特别强调,卫沧海的父亲卫明,已经退还了所有赃款,并且卫沧海决心改过自新。
有了这三条,卫沧海的罪责,不就减轻了许多吗?
宁城紧接着问道:“那么死去的那些官员,到时候有人追究起来,怎么办?”
崔长水笑着摇了摇头,继续说道:“宁大人,在下还没说完呢,还有所谓的,弃卒保帅,
在下认为,在此案件中,当今皇帝,只会对堂弟卫沧海手下留情,
而对于其他的案犯,杀起来一定会,眼睛都不眨一下的,
所以,应该把所有能够,记在其他案犯头上的案件,都尽可能地记载到,其他放管的头上。
特别是那个“都水清吏司”的李清远和“营缮清吏司”的佟佳·满仓,可以把一些罪名往这两个人身上推。
不过,佟佳·满仓,这边还是尽量不要乱来,毕竟他可是佟佳氏的族人。
至于李清远嘛,是个汉人,就完全可以把大部分的责任,推到他身上,
谁让他们俩,都已经是死人了,反正死人,也不会开口反驳,
这样做,既能减轻卫沧海的罪责,又能给皇上一个台阶下。
日后让皇上,觉得你宁城是个宅心仁厚的人,同时也会让皇上,觉得可以借此机会宽恕卫沧海,
如此一来,岂不是皆大欢喜?三全其美了”
宁城此时,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说道:“说得好!还有没有其他的地方,需要提醒本官的?”
“不敢、不敢,宁大人见多识广,在下就点到为止了。”
崔长水此时,却十分的谦虚,自认为胜券在握,心想:“宁城只要个正常人,就一定会,听进去自已的良苦用心的,
毕竟谁也没把谁家孩子,丢井里去,大家做官不就是图个名,图个利嘛!”
宁城面色一变,阴沉的说道:“你是受卫家人之托,才来的吧?”
“既是也不是,卫沧海的家人。也确实是委托了在下,
但是在下。毕竟与宁大人有着一面之交,同时仰慕宁大人的为人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