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伯安,看准时机,
压低声音说道:“圣上,这件事情透着古怪啊!
按道理来讲,这种事情太后她老人家,怎么会知道呢?这世间,难道真有透风的墙?”
胤禟眉头紧皱,眼中闪过一丝冰寒。
就在这时候,张廷玉说话了:“圣上会不会是有人授意,故意传出去的风声。”
胤禩,在养心殿踱步,龙袍一挥吩咐道:“这个大理寺卿宁城,不能在干了。”
站在一旁的张廷玉,此时却说道:“圣上臣以为,必须要让督察院弹劾宁城,这样才能消除太后之气,
至于大理寺卿,应当由专业的人士,担当为好,臣举荐臣的学生刘统勋,担当大理寺卿的差事。”
胤禩据悉闻向:”任伯安,你怎么看。”
任伯安都未曾考虑,直接脱口而出:“奴才以为,此事应当由圣主,乾纲独断,奴才没有举荐的人选。”
胤禩眼神闪烁,目光落在了,西林觉罗·鄂尔泰身上,手指轻轻的指着他开口问道:“你是否有合适的人选,可以推荐给朕呢?”
鄂尔泰眼中泛着光,脑海中飞快地思索着……
鄂拜共有六个儿子,他本人则是家中排行老四,自幼受到父亲的影响,
鄂尔泰热爱阅读,六岁时进入私塾学习,十七岁进入郡学深造。
康熙三十八年,年仅二十岁的鄂尔泰成功中举,踏上仕途。
然而,由于其父亲鳌拜的缘故,他的仕途之路异常崎岖,升职似乎总是与他无缘。
鄂尔泰曾经在《咏怀》一诗中,他曾写道:“看来四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
可见,此时此刻的鄂尔泰,对自已的未来感到极度悲观,认为自已可能一生,都无法有所作为,
然而,他是幸运的,鄂尔泰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贵人——胤禩,也就是现在的启元皇帝。
那时的胤禩还只是廉亲王,但已经开始暗中尝试拉拢鄂尔泰,鄂尔泰以“皇子在京,不可交结外臣”为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
胤禩因为这件事,深深地记住了鄂尔泰这个人。
同时,胤禩也突然回想起了,自已前世在华夏的记忆,原来眼前这个人,
就是鄂尔泰,他就是历史上那个,施行改土归流的强人,胤禩不禁感叹命运的奇妙安排,
怪不得第一次听见他的名字,就十分的耳熟,就想纳为已用。
当启元帝胤禩继位后,没过几天就亲自,召见鄂尔泰并对他说:“汝以郎官之微,竟敢上拒皇子,可见其守法甚坚。
今命汝为重臣,相信你定不会受,他人之请托。”
胤禩深知这句话,间接地指出了鄂尔泰,这二十年来未能升职的原因,
虽然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出身问题,鄂尔泰自已也十分的清楚。
他原本以为,新君胤禩会因此找他麻烦,毕竟当年鄂尔泰,可是拒绝过八爷的拉拢,还出言讥讽,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胤禩不仅没有责怪鄂尔泰,反而迅速提升了他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