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元帝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十三弟所言甚是有理,然而,若是让小人登上高位,情况又会如何呢?他们是否会起用君子呢?”
允俄毫不犹豫地大声答道:“绝无可能!”
启元帝轻点下头,面色凝重地继续说道:“一旦一个组织中,小人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主流,
他们总是妄图营造出那样一种风气,极力地鼓吹和纵容堕落,与懒散的行为方式,
在这样的环境之中,那些浑水摸鱼、投机取巧之人,反倒能够如鱼得水。
然而,如果一旦出现了品行高洁的君子,坚决不肯同流合污,
那么这对于小人而言,不仅意味着直接损害到了其既得利益,
更是对他们一直以来,所秉持扭曲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间接否定。
这种情况,无疑会令他们感到无地自容,甚至恼羞成怒,让他们自惭形秽,那可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谓“君子嫉恶如仇”,小人们,则是“嫉善如仇”,
并且相比起君子来,他们心中的仇恨更为强烈、更为极端。”
就在这时,敦亲王允俄忽然开口问道:“八哥,不知史书之上,可有此类相关的案例记载呢?
千万别再提那前朝明朝啦,关于明朝的例子,实在是多得令人听得头皮发麻!”
胤禩眉头微皱,陷入了沉思之中,过了一会儿才缓缓开口道:“十弟,八哥今天就说点别的,北宋的亡国之祸——靖康之难,
相必在上书房,咱们幼年都学过,不过八哥说点一不一样的。
其实啊,当时是有一个北宋版于谦的,这个人叫李纲,金军的进攻,本来都已经被他抵挡了,靖康之难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啊!竟有此事?”允俄疑惑的问道,就连雍亲王,怡亲王二人都十分的好奇,汇精聚神的听着。
“北宋宣和七年金,军第一次进攻北宋都城开封,当时城里的君臣已经懵逼了,宋钦宗和大臣们,一直在商讨是跑?还是降啊!
李纲站出来了,他本就是一个中下层文官,从来都没有带兵打郭仗,就他主力坚守。
宋钦宗一看别人都缩着,只能破格提拔李钢,全交给你了,你主张坚守那就你自已去吧!
其实大宋这会儿,确实有很多问题,但也不至于就让,金人六万人轻轻松松地就把国都给占了,
开封城内兵多粮多,李钢这人也很有能力整顿城防,调集部队,这次的开放防御战就非常稳固,金军并没有什么机会。
各地的勤王兵马也陆续赶到了,在开封集结了二十万大军,
金军一看打不下来,勒索了不少金银钱财,签了个没啥用的毁约,退走了。”
敦亲王允俄,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忧心忡忡地说道:“八哥啊,看来那些个小人马上就要粉墨登场了!”
怡亲王皱着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忧虑。
“是的,金军刚刚撤走,原本以为朝廷能够迎来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
然而朝中的大臣们,竟然开始鼓噪起来,就鼓动纷纷劝说宋钦宗,将李纲贬谪出京。”
听到这个结局,老十气得暴跳如雷,怒目圆睁地质问道:“狗儿的!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