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试验,洪承畴进宫向朱由检奏报:“陛下,经过对多种原材料的筛选和多次烧制试验,我们发现某地的黏土与页岩按一定比例混合,烧制出的红砖在强度、耐久性等方面表现出色。工坊选址方面,臣已选定一处靠近原材料产地且交通便利的地方,既能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又便于红砖的运输。”
朱由检点头说道:“洪爱卿办事得力。只是这烧制工艺,是否已经成熟?”
洪承畴说道:“陛下,目前工艺还在进一步优化中。烧制温度和时间的精准控制,对红砖质量影响极大,我们还需要继续试验,以确定最佳参数。”
与此同时,杨嗣昌开始积极筹集资金。他与户部协调,争取到了国库的专项拨款,又向各地富商、商会发出投资邀请,承诺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回报。为了宣传新型红砖,他组织人员编写宣传手册,制作展示新型红砖优势的模型,准备在各地开展推广活动。
杨嗣昌进宫向朱由检奏报:“陛下,资金筹集工作进展顺利,各方投资陆续到位。宣传推广准备工作也已就绪,待新型红砖正式烧制成功,便可立即展开宣传。”
朱由检赞许道:“杨爱卿,宣传工作要做到通俗易懂,让百姓和工匠切实了解新型红砖的好处。培训工作也要提前规划好,确保他们能够掌握使用方法。”
孙传庭则紧锣密鼓地制定烧制工坊的安全规范和应急预案。他亲自到选定的工坊地址考察周边环境,规划消防设施的布局。同时,安排士兵加强对工坊周边的巡逻,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孙传庭对负责安全监管的士兵们说道:“烧制工坊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你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严格监督工坊的各项操作,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随着研制工作的推进,新型红砖的烧制工艺逐渐成熟。洪承畴带着烧制出的第一批新型红砖进宫向朱由检展示。
“陛下,经过多次试验和调整,新型红砖已成功烧制。您看,此砖质地坚硬,颜色均匀,相较于传统砖,强度提高了不少,且更加耐用。”洪承畴说道。
朱由检仔细查看红砖,满意地说道:“洪爱卿,这新型红砖确实不错。但要大规模生产,还需确保质量稳定。杨爱卿,宣传推广和培训工作可以启动了。孙爱卿,烧制工坊的生产安全务必保障好。”
杨嗣昌领命后,迅速在各地展开宣传推广活动。他组织工匠和官员,带着新型红砖的样本和宣传资料,深入城镇乡村,向百姓和工匠介绍新型红砖的优点。
在一个小镇的推广活动中,一位工匠看着新型红砖,疑惑地问道:“这砖看着确实不错,可我们一直用传统砖,这新型砖用起来会不会不一样啊?”
杨嗣昌笑着解释道:“这位师傅,新型红砖在使用上与传统砖并无太大差异,但它强度更高,能让房屋更加坚固。我们会为大家提供培训,确保大家熟练掌握使用方法。”
孙传庭则加强了对烧制工坊的安全管理。他定期检查工坊的设备和安全设施,对工匠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然而,在一次检查中,他发现部分工匠为了提高产量,缩短了烧制时间,导致红砖质量出现问题。
孙传庭严厉批评了工坊负责人:“质量是新型红砖的生命线,绝不能为了产量而牺牲质量。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工艺进行烧制,否则一切努力都将白费。”
随着宣传推广工作的进行,一些百姓和工匠开始接受新型红砖,但仍有部分人持怀疑态度。
一位老工匠对杨嗣昌说道:“杨大人,这新型砖虽好,可我们用惯了传统砖,担心换了砖,盖出的房子不结实。”
杨嗣昌耐心地说道:“老师傅,我们已经做过多次试验,新型红砖的质量有保障。而且我们会安排专业人员指导大家使用,您放心就是。”
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杨嗣昌安排在一些地方进行新型红砖建房的示范工程,让百姓和工匠亲眼看到新型红砖的实际效果。
与此同时,洪承畴持续关注新型红砖的生产情况,不断优化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他还与杨嗣昌、孙传庭商议,制定新型红砖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确保每一批红砖都符合要求。
随着示范工程的建成,新型红砖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房屋更加坚固美观,且由于新型红砖的耐久性,维修成本也降低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并主动要求使用新型红砖。
然而,随着新型红砖需求的增加,运输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道路状况不佳,部分红砖在运输途中受损。
孙传庭得知后,立刻与洪承畴商议解决办法。洪承畴说道:“孙大人,或许我们可以改善运输包装,增加缓冲材料,减少红砖受损。同时,也可以向陛下建议,加快对运输道路的修缮。”
孙传庭点头赞同:“洪大人所言极是,我这就安排改善包装,同时向陛下奏明道路修缮的重要性。”
孙传庭进宫向朱由检奏报:“陛下,新型红砖在运输过程中因道路状况不佳,部分受损。臣建议加快对主要运输道路的修缮,以保障新型红砖能够完好地送达各地。”
朱由检说道:“孙爱卿,道路修缮之事,可与负责基建的官员协调,尽快安排。同时,要继续加强对新型红砖生产、运输和使用的监管,确保这项工程顺利推进。”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新型红砖的烧制、推广和应用逐渐走上正轨。越来越多的基建工程开始使用新型红砖,建筑质量得到了显着提升。
一日,杨嗣昌进宫向朱由检奏报:“陛下,如今新型红砖已在多地广泛应用,百姓和工匠对其认可度越来越高。臣建议对在新型红砖研制、推广过程中表现出色的个人和团体进行表彰,激励更多人参与到大明的基建创新中来。”
朱由检点头赞同:“杨爱卿此建议甚好。洪爱卿,你负责评选出表现出色的人员和团体。孙爱卿,安排好表彰事宜,让大家看到朝廷对基建创新的重视。”
洪承畴领命:“陛下,臣定会公正评选,选出真正为新型红砖做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
孙传庭领命:“陛下,臣会精心安排表彰仪式,弘扬创新精神,为大明的基建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新型红砖工程取得了圆满成功。朱由检深知,这只是大明基建创新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未来,他将继续与洪承畴、杨嗣昌、孙传庭等臣子携手,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大明的基建事业注入更多的活力,让大明的建筑更加坚固美观,百姓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