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军作为此战的主力,战果辉煌,伤亡虽然不大,但阵亡的也超过了万人,负伤的不提,有部分人缺胳膊断腿,已经失去了继续在军中服役的资格,同样也要算入战损之中。
大致计算一下,光是右军就需要补充2万兵马,廉颇的新军损失较小,只需要再度补充不到万人即可。
,!
真正的大头乃是左武卫,哪怕在叶白作弊之后,如今的左武卫也只剩下了4万多人,要想恢复原本的编制,至少需要补充6万人。
左武卫可是属于秦国主力卫军,受到朝廷管辖的,叶白本没有资格统率,可这支部队既然长期驻扎在西北三郡,自然是要将其继续留在西北才行。
若是以往,叶白不会有这等想法,但是现在嘛,锦衣卫把消息传播出去之后,朝堂上彻底乱了,那些皇子和大臣们,根本就没有多少心思继续关注西北的事,满心想的都是查清楚陛下的情况,以及拉拢官员、将领,增强自身的实力。
就连叶白也有不少皇子前来拉拢,私下里派出了不少的使者,前来西北郡,带着各种条件,希望叶白能够支持他们。
对于这些使者,叶白根本就没有与他们虚与委蛇的心思,直接用上了一个负伤静养的借口,避而不见,所有的使者都交给了荀彧和杜如晦去接待。
以他们两位的能力,那些使者们的底线都能够被他们给探出来,想要画饼或者空手套白狼,更是痴人说梦。
而且有野心的叶白,可没有什么心思去扶持某位皇子,说句不客气的话,叶白如今虽然只控制了西北三郡,人口、土地不足秦国的四分之一,但却手握一支数十万精锐部队,占据了秦国主力卫军的一半。
这等实力,哪怕与秦国翻脸也并非会落入下风,支持某位皇子,都能够让某位皇子有极大的几率登上皇位,即使他不表态支持,登基的新皇帝,也不敢对叶白做些什么,只能是安抚和拉拢。
立于这等不败之地,叶白脑子进水了才会选择去掺和皇子们的争斗,他现在一心只想着继续增强自己的实力,例如将左武卫这个番号继续留在西北。
番号什么的,对于叶白来说无关紧要,反正他从来都不会按照规矩做事,可若是能够有正式番号在,那他也不会拒绝,正好皇子们派人前来拉拢,他虽然不会直接表态,可却不代表他不能利用一下各位皇子们。
左武卫的番号是否会被留在西北,叶白还不知道,但这并不妨碍他将左武卫重建起来,先把名分定下了再说。
左武卫的重建并不困难,叶白手中兵员充足,士兵卡数量更是充足无比,只是对于将领的安排,他有些犹豫。
因为植入身份的关系,常遇春是被直接植入到了左武卫中的,那些将领最好不要调动,而按照叶白曾经的设想,却是需要将徐达、傅友德、汤和等人调入左武卫,组成一支明代军队。
至于说这样安排会不会导致军中山头林立,甚至成为某位将领的私军,就如同岳家军、戚家军等等,叶白是压根就不在乎,不说这些将领都是忠诚之辈,更是有金手指外挂在,他根本就不需要考虑将领们的忠诚问题。
左武卫原本的编制只有10万人,只有一军之力,叶白自然是不太满意的,索性将廉颇的新军也给编入了进去,任命廉颇为左武卫新任大将军,李牧担任左军主将,常遇春担任右军主将。
20万左武卫部队驻防在锦凌郡,朝廷就算是想要翻脸,调动中原四郡的卫军部队进犯,也要一头撞到铁板上。
这个任命和组建,自然还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不过叶白已经上书朝廷,同时还通过前来拉拢他的各位使者们的口,将自己的要求转达给了众位皇子们。
明眼人都能够了解清楚,如今的左武卫是由叶白一手建立起来的,哪怕是朝廷也不能轻易调动,与其冒着得罪叶白的风险,还不如顺水推舟,承认了此事。
除了重建左武卫,锦凌郡的府军也是损失殆尽,同样需要重建,叶白从各军中抽调了部分将领和老兵,作为骨干力量,就地招募新兵,重建府军。
反正有20万左武卫大军驻防,真要是爆发战争,也轮不到这些府军上战场,战斗力差一些也无所谓。
喜欢异界:从小兵开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