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曲终(上)
由皇帝亲口唱出的状元之名,响彻整个太极殿,中第者於人群队列之中应呼传声而出。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她的身上,从陈州的解试,到礼部贡院的省试,再到大兴宫内的殿试。
谢知蕴从数万人当中脱颖而出,连中三元,成为了廷魁。
她走在人群中间,昂首阔步,因女子的身份为人议论,也因女子的身份,为人震惊。
“今年这一榜的状元,竟然是个女子。”群臣也为之议论纷纷。
“谢知蕴,这不是省元吗?省元夺廷魁,倒也在情理之中。”
“听说她还是当地的解试第一。”
“连中三元啊?”官员们大惊,“自开科以来,还不曾有过三元出现。”
“可惜,是个女子,不然,以这个成绩,将来一定前途无量。”
谢知蕴来到殿阶之下,站在了所有进士的最前方,面向太极殿而拜。
太极殿内,中书侍郎赵砚书拿出了第二张试卷,拆开弥封。
并再次由皇帝亲口念出,“进士一甲第二人,武城崔彦之。”
“进士一甲第二人,武城崔彦之。”禁军将名次层层呼传。
“进士一甲第二人,武城崔彦之。”
听到名字后,高中榜眼的进士按耐住心中的喜悦,一同来到殿阶下,向太极殿拱手而拜。
“进士一甲第三人,华亭陆文忠。”
“进士一甲第三人,华亭陆文忠。”
“进士一甲第三人,华亭陆文忠。”
除状元之外,两位榜眼都是男子,及第的三人在所有士子羡慕的眼光下登上台阶,并脱下襴衫,更换公服,谓之释褐。
天授元年时,随着改制的进行,朝廷还确立了新的服冠之制,以颜色定品级。
及第的三人被引入太极殿内,左右两侧的紫袍看着状元议论纷纷。
“臣谢知蕴丶崔彦之丶陆文忠,叩见陛下。”三人走至大殿中央叩首拜伏谢恩。
李瑾挥了挥手,“起身吧。”
“谢陛下。”三人起身。
位於殿陛前的左右备身都督慕容岚看到谢知蕴时,眼里充满了震惊。
先前听得名字,便有所疑惑,如今见到人,是故人相逢,便觉惊喜。
她没有想到当初偶然撞见的娘子,今日会在这种场合,这样的身份下重逢。
“淮阳谢氏。”皇帝起身走到阶前,“可是名盛一时的书香门第,门第之下,女子不得自由。”
“而你能以女子之身走到现在,并来到朕的身边,这期间,一定吃了许多常人所不能忍的苦。”
听到皇帝的这番话,谢知蕴瞬间湿红了眼眶,她的才学让她在世人眼里高傲的不肯低头。
而眼前这位掌握着天下的君主,仅仅几句话便让她触动落泪。
这或许是同为女子的理解,以及她们有着相同的出身与经历。
“朕置女科,为天下人所不解,他们观望,质疑,不满,唯独你们不惧这些,应诏入试,与儿郎同堂争第,最后也与他们并肩站在了国朝的决策中心,向他们证明,女子胸中的天地。”
“现在,朕要告诉你们的是,只要是朕当朝,谁都可以通过努力与竞争来到此处,不必害怕,不必仿徨。”
“今后的朝廷,只会将能力与品行作为取仕的标准。”
“你今日的状元及第,即将声誉天下,但这只不过是你人生辉煌中的一个开始,而绝非终点。”
“而此制,从本朝起,将会一直延续下去,朕会让世人看到,一个全新的天下。”
※ ※ ※ ※ ※ ※ ※ ※ -
天授五年,淮阳谢知蕴连中三元,当廷释褐,授将作监丞,判华州,一年之后入廷转官,迁起居舍人。
天授六年春,取士四百馀人,朝中的女官数量渐长,并逐渐担任要职,甚至进入中枢。
天授七年,继科举改制后,又改武举,命武安侯萧怀玉担任考官,应试者,多为将门之女,且应试的人数比起科举更加的稀少。
天授八年,迁起居舍人谢知蕴为中书舍人,赐绯袍。
经过三年的选拔,女科之制逐渐稳固,同年,在新武举之下,皇帝开始收归兵权,打压关中武将集团,并削弱地方各州刺史的权力,将天下分为十道,由皇帝直接任命各道监察使。
然而关中诸将却不愿意交出权力,自天授元年始,李瑾便开始实行强干弱枝之政,整顿禁军,扩充军备。
直至天授九年,认为时机成熟的李瑾,加上武举的顺利开设,於是将手伸向了具有威胁与阻碍武举的关中武将集团。
天授九年六月,华州刺史崔荣起兵造反,坐罪伏诛,是年九月,庆州丶灵州两名武将密谋,遭到幕僚揭发,获罪伏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