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副官目睹此景,不禁再次叹息。
随后,他前往造船工头处提及此事。
造船工头得知后,起初颇为惊愕,但很快便镇定下来。
“只愿此次吴军不会给浔漓城带来太大损伤。”工头无奈言道。
“对了,那支援的魏军,我会设法告知他们前往建业城。”
听罢工头之言,曹仁副官连忙致谢。
待副官离开,工头望着他的背影,又是一声叹息。
不久,魏军整装待发,随曹仁副官号令,全军朝建业城方向疾行。
浔漓城百姓对魏军撤离虽无太多意外,却也难免失落。
这些时日与魏军同造船,许多人已与士兵熟络,故而不少人将撤退归咎于曹仁副官。
吴军战船逼近浔漓城,直奔造船厂而去。
诸葛诞不知魏军已撤离。
他认为魏军会于造船厂与吴军对峙,遂命部下备战。
然而一路至造船厂,异常平静,仅见些许百姓。
诸葛诞始终未见魏军踪迹,心生疑窦。
吴军战船抵达造船厂时,即便魏军撤离,工人们仍继续造船。
他们都明白,魏军终会返回。
诸葛诞见造船工人依然镇定自若,倍感困惑。
自踏入浔漓城辖区,一路寂静,难道魏军另有奇策?
然而,诸葛诞难以揣测魏军究竟有何布置。
尽管久候无果,吴军依然维持戒备。
很快,魏军到达造船厂,吴军士兵团团包围。
诸葛诞满心疑虑,吴军已成这般境地,为何不见魏军踪影?
“速派人搜寻全城,务必找到魏军的下落。”
诸葛诞忽然想到,浔漓城的魏军或许早已撤离。正下令时,造船工人管事蒋米前来拜见。
“草民蒋米,见过大人。”
“本帅乃吴国大将军诸葛诞。”
蒋米闻言立刻跪拜,高呼:“草民参见诸葛大将军。”
周围造船工人闻声而至,纷纷跪拜,齐声道:“草民参见诸葛诞大将军。”
见众人如此,诸葛诞颇为满意,随即命众人起身,转而问蒋米:“城内魏军何在?”
“回大人,魏军已全部撤离。”
“什么?!”
“确已撤离!”
蒋米详细禀报:“魏军发现我军接近后便迅速撤退。因城中兵力稀少,留此无益。”
诸葛诞追问:“撤离前城内有多少魏军?”
“约五千余人,多与草民等同工造船。”
诸葛诞听罢愕然,若能歼灭这支小股部队,也是一次不小的胜利。如今魏军离去,他难免懊恼。
但眼见即将完工的十艘战船,诸葛诞决定将其付之一炬。
听闻诸葛诞之言,在场的工匠们顿时喧哗起来。
“诸葛大将军,此举恐有不妥。”
蒋米的声音响起,诸葛诞目光如炬,直视着她:“你再说一遍?”
“大将军,这些战船耗费了我们无数心力才建成。”
“眼见就要完工,这样贸然毁掉,是否有些鲁莽?”
这十艘战船承载了蒋米等人的心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而今诸葛诞竟要将其尽数销毁,令众人满心不甘。
“若继续建造,还需多少时日?”
诸葛诞略作权衡,觉得蒋米所言不无道理。
十艘即将竣工的战船,弃之确实可惜。
既然魏军已放弃此处,那么这些战船,诸葛诞便打算据为己有。
“回禀大将军,依魏军原计划。”
“只需五日便可完工。”
“但需吴军相助。”
“我方人手有限,先前亦是魏军将士与百姓合力才得进展。”
“未知大将军意下如何?”
蒋米说完,诸葛诞陷入沉思。
如今任务既已完成,是否该在此多留几日?
片刻后,他下定决心。
“来人!”
齐熊闻声上前。
“何事?”
诸葛诞吩咐道:“派人将消息送至山阴,告知主公。”
“其余人,协助完成剩余工程。”
“完成后即刻返回山阴。”
齐熊领命后说道:“末将愿率队回山阴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