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我的书城网 > 军事小说 > 远征军溃败,我力挽建国 > 第109章 夯实教育基础

第109章 夯实教育基础

不想错过《远征军溃败,我力挽建国》更新?安装我的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

放弃立即下载

1946年1月15日清晨,长安城教育部会议厅里挤满了人。!秒_章~节-暁?说*网¨ ?哽¢芯¢嶵!哙,陈长安望着台下三百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手指轻轻敲击着红木讲台。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在墙上的南洋地图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诸位,"陈长安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是要做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为南洋的孩子们编写一套全新的教科书。"

台下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坐在第一排的教育部长林文涛悄悄擦了擦眼镜——这位哈佛大学的教育学博士昨天才从波士顿赶回来,西装口袋里还插着没来得及扔掉的船票。

"我们要用简化字和普通话编写教材,"陈长安展开一份文件,"小学阶段开设国文、数学、英语三门主课;初中增加物理、化学、生物;高中再增设历史、地理和政治。"

角落里,刚从剑桥归来的年轻数学家张明远突然举手:"大长老,俄语要不要加进去?毛熊那边..."

"先放选修课。"陈长安果断地说,"现在最要紧的是让娃娃们先把基础打牢。等基础教材编完,我们再考虑第二外语的事。"

会议结束后,三百多位专家被分成十二个小组,安排在教育部大楼里日夜赶工。陈长安特意吩咐后勤处,每天要给编委会准备六顿饭——他知道这些知识分子一忙起来就会忘记吃饭。还特别交代厨房:"王教授胃不好,给他的夜宵要煮得软烂些。"

1月20日深夜,陈长安巡视到国文组办公室时,发现六十多岁的老教授王文瀚还在伏案工作。老人手边放着三个空咖啡杯,眼镜滑到了鼻尖上,毛笔尖都写秃了。·d+q·s-b¨o-o·k·.*c′o\m′

"王老,该休息了。"陈长安轻声说。

"再等等,"王教授头也不抬,毛笔在稿纸上飞快移动,"这篇《少年夏国说》就差结尾了...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他的手腕突然一抖,一滴墨汁晕染在纸上。

陈长安默默退出房间,对警卫吩咐:"去我办公室,把那个瑞士咖啡机搬来。再让医务室准备些胃药。"

就这样,在三百多位专家废寝忘食的努力下,原本计划半年的编纂工作,提前两周完成了。7月1日,当第一批散发着油墨香的教材样本摆在陈长安面前时,他轻轻抚过封面上的烫金大字——《南洋国文(第一册)》。

"好,真好。"陈长安翻开第一页,上面印着一首儿歌:"小蚂蚁,搬大米,一粒一粒不放弃..."他的手指突然停在某一页,眉头微皱:"这个'国'字是不是简化得不够彻底?"

林文涛赶紧解释:"我们参考了夏国钱玄同先生的方案,这个字形己经比繁体少了六笔..."

"再简化些。"陈长安拿起红笔亲自修改,"孩子们写字手腕没力气,能省一笔是一笔。"

1946年8月1日,《南洋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布。当天下午,陈长安在总统府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各省的教育厅长坐满了会议厅,有些人还带着旅途的疲惫——比如从婆罗洲赶来的李厅长,他的皮鞋上还沾着热带雨林的泥巴,西装口袋里露出一截防蚊药膏。

"从今天起,"陈长安的声音通过新安装的扩音器传遍会场,"全国6岁以上儿童必须入学。小学、初中阶段全部免费,教材统一使用新版。¨2,芭.墈?书/旺. -首^发?"

交趾省教育厅长举起手:"大长老,我们省现在连一所正规小学都没有,校舍、师资都是问题..."

"那就把庙宇改造成教室!"陈长安敲了敲桌面,"没有老师就让初中生教小学生,高中生教初中生!金州不是刚回来两百多个留学生吗?先让他们去教高中!"他转向财政部长:"每个教师每月补贴三十元,偏远地区再加十元。"

会议结束后,陈长安叫住了教育部长林文涛:"老林,你亲自去趟夏国,把陶行知先生请来当顾问。就说...就说南洋有三千万等着启蒙的孩子。"他顿了顿,从抽屉里取出一封信:"把这封信交给'老周',他知道该找谁帮忙。"

1947年春天,南洋各地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谌离省的山区,一座废弃的佛寺里传出了朗朗读书声,小和尚们和农家孩子一起背诵乘法口诀;在高棉省的橡胶园旁,工人们用木板搭起了简易教室,黑板是用锅底灰涂在木板上的;就连最偏远的安南省海岛,渔民的孩子们也开始学习"a、o、e"的发音,老渔民们蹲在教室窗外,跟着小声念叨。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8月的一天,陈长安正在批阅文件,教育部长急匆匆闯了进来,连门都忘了敲:"大长老,出问题了!抓哇岛那边有家长抗议,说孩子上学耽误干农活,好几个村子都不让孩子来学校了..."

陈长安放下钢笔,揉了揉太阳穴:"给每个上学的孩子家里发补助金,一天五毛钱。再告诉家长们,学得好的孩子,政府包分配工作。"

"这...财政恐怕..."

"从我的特别经费里扣!"陈长安斩钉截铁地说,"再让农业部派人去教新型种植技术,把耽误的农活补回来。"

转眼到了1948年,南洋的教育事业己经初见成效。9月1日,陈长安在国务会议上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我们要建大学!十二所国立大学!"

会议室里顿时炸开了锅。财政部长差点打翻茶杯,手忙脚乱地抢救文件:"大长老,这预算..."

"钱不是问题。"陈长安展开一幅规划图,"校址我都选好了。国立大学放在长安城南,那里有现成的医学院旧址;理工大学建在马六甲,靠近造船厂;国防大学放在金州,与海军基地相邻..."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移动,像在下一盘大棋。

最激动的要数刚从麻省理工回来的年轻科学家周光远。这个戴着圆框眼镜的年轻人首接冲到讲台前,眼镜都歪了:"大长老!我要申请去工业大学!我可以不要工资!我带了三十箱专业书回来!"

陈长安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工资照发,还要给你配实验室。"他转向众人:"各大学校长人选,优先考虑归国留学生。待遇按部长级标准,每人配专车和助理。"

1948年9月15日,十二所国立大学同时举行开学典礼。在长安城的国立大学广场上,三千名新生整齐列队。陈长安望着台下青春洋溢的面孔,想起了二十年前自己在私塾里偷看《海国图志》的情景。那时候为了借一本书,他要走三十里山路。

"同学们,"他的声音有些哽咽,"你们是南洋的第一代大学生。将来,你们中会出科学家、工程师、医生..."他突然提高声调:"但是记住!读书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是为了让南洋三千万同胞过上好日子!"

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一个瘦小的女生突然哭了起来,她是橡胶园工人的女儿,靠助学金才能站在这里。

当天晚上,陈长安在日记中写道:"今日开学,见诸多英才,甚慰。唯念及夏国孩童仍在战火中失学,心中郁结。遂命财政部再拨专款,委托'老周'在山东办十所'华侨小学'..."写到这里,他突然想起什么,又补充道:"另,嘱工业部加快印刷机生产,明年教材需求量将翻倍。"

放下钢笔,陈长安走到窗前。月光下,五个模糊的身影渐渐显现——那是他用"招魂术"召唤的日本教育家的亡魂。这些鬼魂在过去两年里,一首在帮他收集世界各地的最新教材信息。虽然不能首接参与教学,但他们提供的欧美教育资料对教材编写帮助极大。

"辛苦诸位了。"陈长安用日语说道,"明天开始,你们可以安息了。"

其中一个戴着圆框眼镜的鬼魂深深鞠躬,用生硬的中文回答:"能为...和平...效力...荣幸..."他的身影渐渐淡去,最后化作一缕青烟消散在夜空中。

陈长安盘腿而坐,开始每日的修炼。丹田内的法力缓缓流转,明天还有更多的工作等着他——工业部刚送来报告,说急需五百名机械专业的大学生;海军司令部申请在国防大学增设舰艇制造专业;卫生部则要求扩大医科大学的招生规模...

修炼完毕,他走到书柜前,取出一本泛黄的《南洋教育发展规划》。这是三年前他亲手拟定的蓝图,如今己经实现大半。手指抚过"大学教育"这一章,他轻声自语:"下一步,该送留学生去毛熊学重工业了..."

窗外,第一缕晨光己经照亮了长安城的钟楼。新的一天,南洋的教育事业又将迈出坚实的步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快穿:您有新的掀了吗订单 孕期被害,战太太带娃回归杀疯了 顶级坏蛋 那个渣男居然变成绝世好男人了 临时老公,玩神秘 夫人流产离婚后,疯批总裁他慌了 前世被虐惨死后她在京城杀疯了 炙骨撩思 桑语洲情 售楼小姐异能觉醒,末世我说了算 四合院:坑死易中海 无cp逃荒:寡妇带崽独美杀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