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熹元年。?我·地?书?城^ ·免′废~悦/毒/
秋。
天子下诏准前北中郎将、尚书卢植请辞还乡,京师上下震动。
这一日。
卢植乘坐着天子御赐的驷马车驾,随行七、八车出了京师,踏上了返回幽州的归路。
就在卢植离开雒阳城门的那一刻,当即就有守在城外的暗卒,匆匆前去禀报相国。
马车内。
本该只有卢植一人的马车里,竟是多出了一位陌生的身影。
“卢公。”
“方才我们一路出了京师,途中有数道目光紧紧跟随,这些人中必有董卓的人。”
开口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奉命前来的史阿。
“无妨。”
“老夫早就料到董卓不会轻易罢休,但这里终究是天子脚下,他纵然有心害我,也不敢如此明目张胆。”
“如果老夫所料不错的话,他定会在老夫返乡的必经之地设下伏兵,以便将一切罪责推脱到匪寇的身上。”
说话间,
卢植己经取出了一张简易的舆图,指着地图上几个专门圈起来的地方道:“从雒阳前往幽州共有西条路线,一是向北过黄河,进入河北平原,走邺城,经中山,至涿郡。”
“二是经上谷郡的西线,向西入河东郡,经上党郡,进太原、上谷郡,至至涿郡。¨第+一′看,书_枉\ +冕\废?悦-读-”
“三是经太行山的东线,向西进入河内郡,经朝歌,入太行山脉,至邺城,北上达涿郡。”
“西是前往孟津渡口,顺着水路经延津,入邺城,北上中山,至涿郡。”
“不论我们选择走哪条路,都必须北渡黄河,董卓的伏兵必将在黄河的渡口。”
看着卢植在舆图上指出董卓的伏兵,史阿却是没有半点的喜色,反而是一脸的愁容。
他们此番是要前往右扶风,还要瞒过董卓的耳目。
此行路线就只剩下北渡黄河,经黄河北岸向西航行至渭水,再转咸阳、兴平,抵达右扶风。
然而。
想要北渡黄河就只能通过小平津关和孟津关的渡口,而这两个关隘必将有董卓的伏兵。
“卢公。”
“董卓他们并不知道我的存在,我可假扮卢公藏于马车内,吸引董卓的追兵。”
“卢公则是乔装打扮,趁机渡河,等他们发现之时,必然来不及防备。”
史阿深知天子对卢植寄予了厚望,自己也在天子面前夸下海口,自然不能够食言。
为今之计,
只能以身涉险,搏一线生机!
“哦?”
卢植有些诧异的看了一眼史阿,沉吟道:“你可要想清楚了,一旦被董卓的伏兵追上,断然没有活下去的可能!”
“我很清楚!”
史阿用力的点了点头,正色道:“士为知己者死,陛下将卢公托付于我,我自当竭尽全力。·幻\想-姬¨ ¢最/薪`章+截¢庚~辛-快^”
“若能用我史阿一人性命,换来社稷太平,我史阿死又有何妨?!”
“子峰,真义士也。”
看着坦然赴死的史阿,卢植的眼中满是赞赏之色,心下更惊叹于天子的识人之能。
起初,
卢植得知史阿只是一介江湖游侠,却被天子派来保护自己,结伴同行。
卢植对此很是不屑。
且不说他卢植是名满天下的大儒,更是镇压过黄巾之乱的名将,战功赫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