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府议事厅内,灯火通明,亮如白昼,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肃杀与沉重。_躌′4,看+书. +无.错-内·容-那份完整的“毒蝎”渗透名单摊开在巨大的紫檀木桌案上,像一块丑陋的疮疤,刺痛着在场每一个人的眼睛。被俘的礼帽男——经连夜突击审讯,确认其身份为日本关东军特高课高级特务,代号“蝮蛇”——以及吓瘫的田科长,如同两条死狗被卫兵拖了下去,等待他们的将是严酷的审讯和最终的审判。
张学良背对着众人,站在巨大的窗前,望着窗外奉天城渐渐苏醒的轮廓。他手中紧握着于学忠带回来的那份完整名单,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名单上那一个个名字,有些是他熟悉的同僚,有些是父亲时代的旧部,有些是看似无害的商人学者…每一个名字都像一根毒针,扎在他心上。愤怒、后怕、被背叛的耻辱感,以及一种深沉的无力感,在他胸中交织翻腾。父亲遇害的真相虽未完全明朗,但这份名单无疑撕开了日本侵略者最阴险的一层面纱。
“查!一查到底!”张学良猛地转过身,声音嘶哑却带着雷霆万钧之力,眼中布满了血丝,却燃烧着骇人的火焰,“名单上所有人,无论职位高低,背景如何,立刻秘密控制!由孝侯兄全权负责!荣参谋长,王处长,你们全力配合!我要在最短时间内,将这张毒网连根拔起!宁可错杀,绝不放过一个!”
“是!”荣臻和王家桢肃然领命,脸色同样凝重无比。6腰墈书王 哽欣最全这份名单的分量,足以在东北军政界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于学忠上前一步,沉声道:“少帅,清除内奸刻不容缓。但眼下更迫切的,是易帜之事!经此一夜风波,人心浮动,谣言四起。若易帜再拖,恐正中倭寇下怀,更予杨常等人口实!”
张学良的目光落在桌案上那份烧焦了一角、由金成焕用生命守护的初始名单上,又缓缓移到于学忠腰间那柄紫檀木鞘的“断浪”宝刀上。刀鞘上那几颗暗红如血的玛瑙镶嵌的北斗七星图案,在明亮的灯光下,仿佛流淌着不屈的光泽。他想起了于学忠转述的金成焕的临终遗言——“护我华夏同胞,驱除日寇,光复河山”。
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仿佛从这异国义士的遗志和于学忠的忠诚中传递而来,驱散了张学良心头的阴霾和犹豫。他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无比坚定,如同淬火的精钢。
“孝侯兄说得对!”张学良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乱我者,杀!阻我者,灭!但这面旗——”他指向议事厅外,那根高耸的旗杆,“必须升起来!就在今天!就在此刻!让全中国、全世界都看着,我东北三千万同胞,心向中央,志在救国!倭寇的阴谋诡计,阻挡不了这大势所趋!”
他大步走向书案,拿起毛笔,饱蘸浓墨,在一份早已拟好的电文上,重重签下自己的名字——张学良!笔锋力透纸背!
“通电全国!东三省及热河省,易帜典礼,即刻举行!着于学忠将军,兼任典礼总指挥及奉天城防司令,全权负责安全事宜!凡有破坏阻挠者,立斩不赦!”
“是!”于学忠挺直身躯,眼中精光四射。·幻?想-姬+ /首·发^他等待这一刻太久了。
清晨的曙光终于艰难地穿透了厚重的云层,洒在奉天城头。风雪虽停,寒意依旧刺骨。大帅府前的广场,经过昨夜的血火洗礼,弥漫着淡淡的硝烟味和肃杀之气。士兵们连夜清理了血迹和狼藉,加强了数倍的岗哨,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刺刀如林,目光如炬,将整个广场围得铁桶一般。昨夜惊魂未定的各界代表再次被召集,人数少了许多,留下的脸上也难掩惊惶。日本领事林久治郎再次出现在观礼台,脸上依旧挂着那副虚伪的假笑,但眼神深处却多了一丝难以掩饰的阴郁和惊疑。
这一次,没有冗长的仪式,没有多余的言语。
张学良再次登上观礼台,面容冷峻,眼神锐利如刀,扫视全场,仿佛要将所有魑魅魍魉都钉在原地。他脸颊上的伤痕已经简单处理过,像一枚无声的勋章。
于学忠站在旗杆基座旁,如同一座不可逾越的山岳。他亲自监督着两名仪仗兵。这一次,仪仗兵的动作更加庄重,更加沉稳。他们展开那面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鲜亮的蓝、白、红三色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升旗——!”司仪官的声音洪亮而坚定,穿透了寒冷的空气。
没有音乐,只有猎猎的风声和无数颗心脏剧烈跳动的声音。
绳索拉动,巨大的旗帜缓缓上升,沿着光洁的旗杆,一寸一寸,坚定地攀升。所有人的目光都追随着它,屏住了呼吸。张学良挺直胸膛,右手缓缓抬起,庄严地敬礼。于学忠按着腰间的“断浪”宝刀,目光如电,警惕地扫视着四周每一个角落。李振唐、王勇以及所有警戒的士兵,握紧了手中的钢枪。
旗帜升到了顶端!在奉天城清冽的晨风中,豁然展开!青天在上,白日居中,满地红如同烈士的鲜血浸染,迎风招展,发出猎猎的声响!那鲜艳的色彩,刺破了铅灰色的天空,也刺破了笼罩在东北上空多年的阴霾!
!短暂的沉寂后,广场上爆发出压抑已久的、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许多东北军的将领、本地的士绅代表,看着这面象征着国家统一、民族希望的旗帜终于在自己的家乡升起,激动得热泪盈眶,振臂高呼:“中华民国万岁!”“统一救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林久治郎脸上的假笑彻底僵住了,变得无比难看。他冷哼一声,带着随员拂袖而去。
张学良仰望着那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眼中同样有泪光闪动。这旗帜的升起,意味着他正式接过了父亲未竟的担子,也意味着东北从此站到了抵御外侮、寻求国家统一的最前沿。前路荆棘密布,杀机四伏,但这一刻,他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决心。
于学忠的目光从飘扬的旗帜上收回,再次投向远方。那里,是连绵起伏的长白山和广袤无垠的黑土地。他手按刀柄,指尖能清晰地感受到刀鞘上那北斗七星玛瑙的微凸轮廓。金成焕的遗言在耳边回响,怀中的渗透名单如同烙铁般滚烫。
“断浪”宝刀,已出鞘。毒蝎之网,已现形。白山黑水间的抗日星火,在这面冉冉升起的青天白日旗下,在无数双含泪的眼睛注视下,在日寇阴鸷的窥视中,已悄然汇聚成不可阻挡的洪流。
易帜已成,然惊雷将至。于学忠知道,更残酷、更复杂的斗争,才刚刚拉开序幕。他按刀的手,愈发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