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愈深,霜风渐起。/鑫_纨. ¨ ¢神!颤. ^吾·错·内!容/离开了刘伯钦守护的双叉岭地界,西行之路再次变得荒芜莫测。玄奘孤身一人,牵着一匹白马,跋涉于野林山道之间。纵有坚毅佛心,眉宇间也不免染上几分长途跋涉的疲惫与孤寂。
刘子云与白璃的身影,则始终如附骨之影,缀在三五里外。他们时而隐于高坡枯树,时而匿于乱石嶙峋。长安的龙气压制虽远,但这方天地对于异力存在的天然排斥并未减少分毫,白璃始终需要凝神抵抗那份无处不在的沉重枷锁,气息显得有些虚浮。
这日行至正午,前方一片连绵山脉横亘,苍凉荒寂,人烟绝迹。远远望去,那山脉走势奇特,主峰如一方巨大无比的四方印玺,沉稳地镇压着大地,透着一股无形的、令人心悸的威压。山峰虽不高耸入云,却自有一种隔绝红尘、万古不变的孤寂感扑面而来。
“那山……好生怪异!”玄奘手搭凉棚,喃喃自语。他身下的白马也不安地打着响鼻,逡巡不前。行至山脚,只见路径被乱石堵塞,蔓草荒烟,几乎断绝人行。
正当玄奘迟疑彷徨,准备下马另觅路径之时——
一阵清脆悠扬、混合着木鱼声响的佛歌梵唱,随着山风袅袅传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声音平和清越,带着抚慰人心的力量。玄奘精神一振,循声望去,只见山坳之中,转出一位老僧来。此僧身着破旧却洁净的灰色僧衣,肩扛一柄九环锡杖,手中托着一个紫金钵盂,鹤发童颜,步履轻盈,眼神清澈如婴孩,周身上下无半点凡尘俗气。风尘仆仆的玄奘与之相比,顿显黯淡。
老僧含笑走到玄奘马前,单手作揖:“阿弥陀佛,这位法师何来?可是欲过此山?”
玄奘连忙滚鞍下马,合十回礼:“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奉旨西去拜佛求经,路经此地,路径难通,敢问老院主,此山唤作何名?可有路径通西?”
老僧微微一笑,笑容中似有无穷深意:“此山名为五行山,非无路径,只是路途崎岖难行。若论去处向西,倒有捷径一条,可安稳度过此山。”
玄奘大喜:“请院主指教!”
老僧却不答话,只是微微颔首,转身便引路往山中深处行去,步伐看似不疾不徐,玄奘却需快马加鞭方能跟上。
刘子云的目光掠过老僧,未作丝毫停留,反而投向那形如印玺的山峰深处。识海中沉寂的剑元微微嗡鸣,穿透层层山岩阻碍,直抵核心!
在那主峰之下,有一处幽深谷地。秒璋洁晓税旺 勉费越犊谷地最深处,并非土石,而是某种蕴含着坚不可摧意念的、如金似玉的奇异“基座”。基座之上,并非压着顽石,而是压着一个活物!
只见那活物:
* 头部: 尖嘴缩腮,火眼金睛!虽被尘土污垢覆盖,但那闪烁着的金光中蕴含着桀骜、暴戾、凶狂以及被镇压五百载依旧不曾彻底磨灭的、睥睨天地的傲气!头顶毛发稀疏枯黄,被压得紧贴岩石。
* 身躯: 大半被沉重的、刻满梵文密咒的山体覆盖。露出的脖颈、肩背、手臂等处,肌肉虬结如精钢,即便在无穷岁月的重压与岁月风化下,依旧透着爆炸般的力量感!只是这力量,如今被死死禁锢着。
* 露出的手臂: 五指粗长如铁钩,指甲尖利弯曲,手背青筋暴凸如龙蛇盘结!手臂上遍布暗金色的细密毫毛,在风中轻轻颤动。
* 露出的脚: 其中一条腿从山缝艰难探出至膝处,腿脚亦生着金毛,脚掌巨大,紧扣着岩石缝隙。
最触目惊心的是他的头顶上方约三尺处的石壁上,牢牢贴着一块闪烁着柔和金芒的帖子!
那帖子:
* 材质: 非金非玉非纸,光滑如琉璃,薄如蝉翼,却在亿万钧山岳重压下岿然不动!
* 文字: 上书六个斗大金字!“唵、嘛、呢、叭、咪、吽”!六字仿佛拥有生命般流动,散发出浩瀚无边、镇压诸天、涤荡万邪的佛门伟力!正是这小小金帖,如同一道牢不可破的法旨,与整座五行山融合为一,构成了这五百载纹丝不动的镇魔封印!
孙悟空!齐天大圣!五百年前的混世魔王!此刻正被死死地、屈辱地压在这五行山下!唯有一颗头颅和一只手臂能勉强活动,眼中充满狂暴不甘,却也深藏着无尽的煎熬与一丝渺茫的、等待救赎的渴望!
刘子云眸中那推演万物的暗金光芒如同冰河流淌。此山、此帖、此猴……构成了一幅蕴含天地奥秘的镇压图景。此等封印,已非寻常神佛手笔,乃是天道级别的规则具现。他的心神掠过山体核心那玉帝敕令、如来掌印以及这最后的六字帖,三者层层叠加,因果交缠。
“佛掌镇压,玉旨定鼎,金帖镇魂。五百年造化轮回,天地为炉火,众生为薪柴……” 刘子云无声低语,仿佛在解读一道艰涩无比的天书符箓。他清晰“看”到那妖猴命格轨迹上缠绕的厚重业障与一道被强行“钉入”的未来取经渡劫之轨。
!这时,玄奘已被老僧引至峰侧一处开阔山坳,正对着那深谷中被压之妖。,k,a-n_s\h!u.c·m?s\.*c·o*m`
当亲眼目睹谷底景象时,玄奘骇得脸色惨白,连连后退!那猿猴凶戾的目光和滔天妖气绝非寻常猛兽可比!
老僧(实为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等神佛化身之一)连忙安抚道:“圣僧莫怕!此妖乃是当年大闹天宫,搅乱蟠桃盛会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只因大圣恶贯满盈,被我佛如来佛祖以大法力压在五行山下,至今已有五百载。佛祖曾言:‘待他灾愆满日,自有人救他。’那救他之人,正是取经人,便是圣僧你了!”
老僧指向那金帖:“佛祖另有法旨:‘若有取经人至此,可揭去山顶金帖,他便得解脱矣。’”
玄奘惊魂未定,但听闻“佛祖法旨”、“取经人职责”,心中敬畏战胜了恐惧。他依言,在老僧的指点下,小心翼翼地攀上危岩,来到那金光熠熠的六字帖子之前。
寒风在山谷中呼啸呜咽。玄奘深吸一口气,带着对佛祖的虔诚,对着金帖合十深深一拜,口中默诵真言。随即,伸出手指,轻轻触碰那看似单薄实则承载着无边伟力的金帖边缘。
嗡——!
仿佛拨动了天地间的一根无形琴弦!
整个五行山轰然一震!山谷间似乎有万千梵音、低吼、山风、雷霆混响齐鸣!
那牢牢附着于坚硬岩壁五百年的金帖,竟被玄奘这毫无力量的手指轻轻揭起!触之如同揭开一张薄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