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辅稍微一愣,笑道:“可行,此人出现,倒是陛下天命所归之像。”
没有此人,赵煊还真不一定拖过闰月二十五日,天不亡我......
曹辅离开后,李若水带着幸存的几个使者一进来就是一顿哭,赵煊也和他们感概,并仔细询问这些日子在金营的细节。
得知孙傅等人如何在制书上戏弄金人,赵煊得给孙傅竖一个大拇指,能糊弄他是真敢糊弄!
所幸最后一版制书没交上去,不然盖个兵部尚书印,够孙傅在金营死个八百回了。
最后前来的是景王。
景王情绪没有多大波动,他还极力来安慰自己哥哥。
赵煊问他想要什么。
景王毫不犹豫回答:“官家,臣已是亲王,还要向朝廷白拿什么呢?”
“臣只请官家,准臣陪伴父亲左右。”
赵煊点点头,再多要东西,就不正常啦。
景王当然聪明,此时留在开封城的诸位亲王,大概都能预见到康王的下场,这家伙回来免不了一顿处罚。
作为亲王不削爵就是天大的好事,还想着更近一步,便半步深渊。
安抚完使团情绪后,赵煊发出了时隔十几天后的第一份谕旨。
在初八日结束前,百官协同各军、百姓尽快清理战场,疏通河道,打扫开封城,准备以盛大排场迎接勤王军入城。
因为城外部队多且杂,只允许宗泽、钱盖、陈规三人各领河北、陕西、南方兵马代表入城,其余部队城外驻扎待命。
同时宣布皇帝已经安全回归大内,望百姓安心。
并将于初九日召开一次大朝会。
此时守候在东壁城墙下的百姓是懵逼的,皇帝什么时候进去的?
得知皇帝安全,众人也就慢慢散了。
倒是太学里热闹非凡,他们又开始奋笔疾书,准备上奏督促皇帝陛下否认一切和议条款,同时可以计划北伐收复失地了!
大宋朝这颗巨大的心脏,又重新恢复活力。
初八日赵煊起床后到文德殿视朝。
百官一夜之间上了几十份贺表,各种华丽、生僻的词语涌入赵煊脑袋当中,让他既痛苦又开心。
其中倒是有几条建设性的意见。
几个官员希望皇帝改元。
毕竟靖康中,遭遇的苦难实在太多了,又是年底又是一场胜利,用改元和过去的靖康之政切割,求个好寓意。
他们怕皇帝伤脑筋,甚至拟了三个年号一起呈上来。
赵煊只是轻轻一笑。
其实,怎么看,靖康这两个字是非常好的。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特殊时期的话。
赵煊想让靖康不再是耻辱的代名词,想将靖康“口碑”彻底扭转,他不能改元,至少在局势安稳之前都不能改元。
逃离靖康这两个字简单,逃离靖康这个时代困难,不是改了年号就能进入新时代,赵煊拒绝了改元一事,沿用靖康年号。
不过赵煊有自己的小心思。
年号不改,他要改名!
如今他作为赵佶大儿子,名叫赵桓,赵佶给儿子取名,名字里一定带个木字旁,为了和其他亲王区别,同时也为了赵煊自己看着舒服,他得改。
从神宗皇帝开始,皇子的名字便不遵从太祖制定的字辈取名,所以后面都是单字名,赵佶搞个木字旁,倒也用心良苦,能给儿子多一个共同点,其他的宗室子弟还是得乖乖按照字辈取。
!赵煊改名就简单多了,把赵桓改成自己名字赵煊即可。
这个决定,随批复送进六部。
但是由于礼部长官谭世积被金人掳走,职责不明,暂时无人审核执行。
初九日凌晨时分,被允许入城的各部队已经排列整齐,在南壁集合,准备从南薰门进入。
百姓们也在城门两侧迎接。
而百官必须起个大早,为皇帝准备仪仗,皇帝要亲自出城迎接勤王军队。
天还没亮,作为侍寝的女官何红梅就把赵煊叫醒。
这一次赵煊没有赖床,而是飞快起身,配合女官们更衣洗漱。
按照赵煊前一天的要求,检阅军队,他要换上御阅服。
这也就是天子戎装。
以金装甲,乘马大阅则服。
当黄金装饰的铠甲套在赵煊身上,年轻的脸庞多了几分英气。
“官家今日心情甚好。”
将赵煊送出大内前,何红梅浅浅地笑着。
平日里赵官家起床,都是一脸不情愿,哪有今天这劲头。
“那当然。”赵煊挺了挺胸膛,“我们得救啦,你不开心么?”
没有什么比劫后余生更值得庆幸了。
出宫则不坐辇车,乘马徐行,由御街前往。
王宗濋、曹辅随驾,何栗领百官南薰门下列队。
没了那个熟悉的身影,赵煊一路没多少话,这个身体骑马倒还挺稳,也可能是王宗濋在前边牵引,让赵煊自己握缰绳,恐怕得失控。
气氛本应该是欢乐的,见赵煊脸色有些凝重,王宗濋笑道:“陛下今日气宇轩昂,霸气四溢。”
赵煊深呼吸,暂时甩掉内心不愉快,挺直腰杆,笔直的御街直通天地,南薰门巨大的洞口射进来缕缕暖阳。
雪停了,雾气蒙蒙,无数残破的旗帜迎风飘动。
士兵肃目,迎接他们的皇帝。
不,是皇帝迎接他们。
东京的繁华,东京的传奇,以及它那些陈旧、火热的梦,还没有结束!
一切才刚刚开始!
......
......
卷一《东京残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