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琴丫头和岫烟姐姐都是极好的。她们能同时得陛下青眼,留在御前片刻,那也是她们的造化。本宫只有替她们高兴的份儿,怎会多想?”
她顿了顿,目光在宝钗脸上流转一圈,笑意加深,带着一丝促狭。
“莫不是……宝丫头你自个儿心里,反倒有些‘做贼心虚’了?”
宝钗被黛玉这首白的打趣弄得微微一怔,随即脸颊飞起薄薄红晕,嗔怪地看了黛玉一眼,放下茶盏,作势要起身。
“娘娘惯会取笑臣妾!臣妾一片诚心来告罪,倒被娘娘说成是‘做贼心虚’了!既如此,臣妾还是告退,免得扰了娘娘清净!”
“好了好了,”
黛玉连忙笑着抬手虚按,“快坐着,本宫不过一句顽笑话,还值当你恼了?”
她看着宝钗重新坐稳,脸上笑意未减,语气却多了几分语重心长。
“宝丫头,你我姐妹在这深宫之中,互相扶持,心意相通,才是最紧要的。旁的那些枝枝叶叶,不必时时挂在心上,徒增烦扰。陛下待我们如何,我们心中自有分寸。只要姐妹们和睦,陛下安心朝政,便是大善。”
宝钗迎上黛玉真诚坦荡的目光,心中最后一丝因“撞车”而起的忐忑也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暖融的熨帖。
她轻轻颔首,声音温顺而释然:“娘娘教诲的是,是臣妾想左了。”
殿内气氛重新变得温馨而融洽。
两人又闲话了几句家常,宝钗见黛玉眉宇间隐有倦色,便体贴地起身告辞。
“时辰不早,娘娘也该歇息了,臣妾……”
“陛下驾到——!”
殿外太监的通传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打断了宝钗告退的话语,也让殿内温馨的气氛为之一凝。
宝钗的动作僵在原地,脸上闪过一丝猝不及防的愕然。
黛玉眼中也掠过一丝讶异,但随即化为温婉的笑意,扶着紫鹃的手便要起身相迎。
厚重的锦帘己被掀起,贾琮高大的身影裹挟着一身暮霭的微寒踏入殿内。
他己换了常穿的玄色常服,步履沉稳,眉宇间带着批阅奏章后的淡淡倦意,却在目光触及殿内倩影时,染上了一丝温和。
他第一眼便落在正欲起身的黛玉身上,几步上前,自然而然地伸手扶住了她的手臂,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关切。
“快坐着,不必起身。”
随即,他的目光才转向一旁屈膝行礼、姿态恭谨的宝钗。
“臣妾恭迎陛下圣安。”
宝钗的声音清越依旧,只是垂下的眼睫微微颤动,泄露了方才那一瞬间的慌乱。
贾琮虚扶了一下:“端妃也在?平身吧。”
他的目光在宝钗身上停留了一瞬,带着一丝询问的意味,随即又落回黛玉脸上,温声道。
“朕批完折子,想着你这边的晚膳,便过来了。”
他顿了顿,仿佛才注意到宝钗告退的姿态,目光再次转向她,语气随意而自然,
“宝丫头这是要回去?正好,晚膳既己备下,你便留下,一同用些。”
这突如其来的留膳,让宝钗心头又是一跳。
她下意识地抬眼看向黛玉。
黛玉脸上依旧是温煦的笑意,非但没有丝毫不悦,反而带着一种了然,她轻轻推了推贾琮的手臂,嗔道。
“陛下说的是。宝姐姐方才还与本宫说体己话呢,哪有说走就走的道理?紫鹃,快去吩咐小厨房,晚膳多添两样宝姐姐爱吃的清淡小菜来。”
她说着,又看向宝钗,眼神温暖而带着鼓励。
“姐姐快坐吧,正好陪本宫和陛下说说话。”
贾琮也微微颔首,目光温和地看着宝钗,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意味。
宝钗看着眼前二人一唱一和的默契,她压下心头的悸动,重新在绣墩上端坐下,脸上浮现出得体的温婉笑意,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沉稳。
“是,臣妾遵旨,谢陛下、娘娘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