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被一片白云遮住,降下大片阴影,宛如黑云压城之气势,城墙四周围聚众多黑点,是忙碌的人们,挖掘泥土,乒乒乓乓,敲敲打打,护城河上吊桥全部收起,无人进出,外面一片荒野,视野所见,满地黄金黄,远处稍有敌军露头,侦查一眼能辨。
挖掘一直持续多日,白天黑夜不停,一队人分成两部,分段行动,使壕沟很快完成,时间欲走,风声欲紧,城内传清军已到城外,围而不打,打算困死他们,物价猛涨。
本来进入军营,食物不差,随着时间推移,量愈来愈少,甚至只能喝粥水,营里怨声载道。
已有老者劳累致死,甚至尸首还要引发争抢,如此下去,城内迟早乱作一团,敌人还未进攻,圈内已然崩溃。
书童这些时日也愈发紧张,壕沟挖掘结束后,军营迁动,总人总是宛如无头苍蝇,于城内转来转去,时而西门,时而北门,有时南门,无劳作,身体却也软绵绵无力。
这一队伍数日下来锐减多人,余下也奄奄一息般,毫无神气,若不是有逃跑希望吊着,书童怕也是那死尸中一人。
忽有一日,城外践踏声急,将军调一队人马出城去,那便是众多劳工组成一队,由士兵牵引出去,拿了工具,发下布告,取一敌人首级者,赏千金。
方知清军已到。
书童只听见声响,吊桥落下,那些人拼杀出去,有了赏钱,也有了斗志,一直到傍晚,士兵们才归来,似乎已阻挡一次清军进攻,拿着首级的士兵欢呼,前去领赏。回来队伍,少了半数。
夜晚酣睡,书童营里有几闲人,不知哪得到消息,说早上一战,逃兵甚多,死伤大半,尽是监军所杀,一个不能溜走。
此让营里多了些恐惧。惶恐不安,都怕被驱使前去应战。
第二日,清军攻城,城不再轻松,不敢出城应战,士兵于城头奔走呼号,箭矢纷飞,众人躲藏进房屋。战事吃紧,精锐尽出,土地豪绅散尽家财,帮助守城士兵,运粮,躁鼓。
一直到第四日,众人皆以为清军撤退,谁知北门一声霹雳巨响,城墙轰动,缺出一口来,士兵上前封堵,不多时又一巨响,全城军民被震荡震慑,清军杀入。
众人丢弃工具,四处躲藏,亦换上破旧衣物,准备投降去。
书童知道是清军出动的红衣大炮,此城已无险可守,趁乱尽快出逃为妙。
混乱中,书童还搜了一些干粮,这些日子城中四门来回跑,早已熟络,清军攻城围三面,奔逃民众和逃兵都了解,纷纷往南门去。
南门守军放弃守城,开门奔逃,书童顺势混出城外。一路凶险无比,两军交战,过路之人尽数盘查,好在书童身无分文,只有一些干粮,很快行出战争阴云。
一连多日,全在赶路,等到确定无危险后,方才又去打听消息。
此时距书童逃离已过半月,一老者告诉书童,南方的义师已被清军剿灭,败亡速度惊人,秋风扫落叶般,朱成功见大势已去,率军退出陆地,返回大海,不知下一次回来又是何时。
书童捶胸顿足,悔不当初。
又过几日,得金陵消息,李定国北上进攻金陵途中遭到清军拦截,得知朱成功撤退,他亦黯然离开,退往更西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