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府添丁,对于阖府上下都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于下人来说,这不仅仅意味着能多上一份沉甸甸的赏钱,更代表着她们能继续在府上待下去了。
甚至将来自己的子女若是可能的话,也能世世代代在府上当值。
或许在后世人的眼中,这是封建糟粕、是对人民的压迫。
可实际上,在这个连吃饱饭都成了一种需要拼命努力和运气才能做到的时代,成为一家名声不错、实力还强的高门大户家里的下人,真是很多人的梦想来着。
其实对比一下就明白。
其他人家里守着一亩三分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还得靠天吃饭,勉强争取一个温饱。
可入府的呢,吃住就不用说了,多好说不上但绝对能吃饱穿暖。
而且干的也都是一些杂活,每个月却能按时拿到月钱不说,逢年过节主家一般还会安排一些红包、年礼之类的发到人手上。
就这些,己经足够不少人羡慕的了。
更别说真进了高门大户尤其是如同王府这等地方以后,家里若是有什么事儿了,只要不是特别大的话,凭借着王府出身的牌子,那些官员多少都会卖上几分面子。
这种隐性的福利简首不要太多。
这也就是为何红楼梦中一个落魄了的国公府明明声名狼藉了,却还能聚集那么钟灵毓秀的丫鬟们的原因。
那么反过来想想,一个落魄的国公府都能如此,那刘理这个正牌皇子、当家亲王呢?
下人们不心向着他才是怪事呢。
更何况刘理又不是那种难伺候的,既不会胡乱发脾气也不会苛待下人,算是顶好顶好的主家了。
所以,当梁王府添丁以后,下人们才这么高兴。
而随着梁王府的庆贺,刘理添丁的消息不自觉的就开始扩散了。
最先得知的,自然是那些平素里就给王府采买供货的商贾。
对于他们来说,王府这等采购多、给钱痛快的大主顾,那可得好好巴结才行。
于是,一个接一个的就上门了。
而商贾本就消息灵通、交游广阔,这下梁王府添丁的消息瞬间就一传十十传百的扩散出去了。
紧跟着商贾上门的就是收到消息的蜀国商贾。
他们这帮人大部分都是蜀国本家派驻这边的掌柜、管事,他们非常清楚,这位小爷迟早得回蜀国的。
那如今打点一二留下点香火情,将来若是有什么事儿的话,至少也有个上门的由头不是?
经商之人岂能这点小事儿都看不明白?
更别说上次明国一行,带走了不少蜀锦换回来不少明国奇珍的刘理,之后可是把那些明国货物都卖给了蜀国商贾。
那可是让他们好好吃了顿饱的!
这一来二去的,他们不喜欢这位小王爷才怪了。
而随着上门的人越来越多,礼物也越来越贵重,刘理都有些扛不住了。
虽然因为身份有别,不是什么人都值得他亲自接待。
但架不住人多啊!
更何况,过了没几天,宋国的许多官员前赴后继的上门了。
这些人有些是冲着刘理的面子,是之前打过交道的,诸如礼部那些,有些是冲着赵璎珞这位嘉德公主的面子。
但不管怎么说,这前赴后继的恭贺人群,硬生生把平日里冷火秋烟的梁王府弄得跟门庭若市一般。
刘理坚持了几天以后,有些扛不住了,再次调高了亲自接待人员的品级。
可没等他休息一两天,忽有下人来报,兵部尚书石守信来访。
一听这名字,刘理本能的眉头一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