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又是这个老毕登。
这老小子还真就次次都来啊。
莫非这次又是替赵光义这位监国的晋王殿下来的?
原本刘理还只是怀疑来着。
可等到石守信笑眯眯的递过来一个锦盒,看着里间那满满当当的银票的时候,刘理明白了。
这要不是赵光义安排送来的才怪了。
“梁王殿下,这五万两乃是晋王殿下的一片心意。”
“弄璋之喜本就是人生大事,恰好梁王殿下还没回到蜀国,正好身在临安,那晋王殿下作为长辈,自然不能视而不见。”
“这不,殿下觉着与其拿其他物件,还不如首接送银票,这样殿下回到蜀国以后,无论是招兵买马还是保境安民都算是有了个底子!”
好家伙,句句不提赶紧滚,句句不离赶紧走啊!
刘理深深地看了眼前这位大宋兵部尚书、晋王殿下铁杆嫡系一眼,笑眯眯却又意味深长的答道。
“还请石尚书替本王谢过晋王叔的厚礼!”
“同时,也请石尚书转告晋王叔,本王决定过了犬子的满月后,便踏上返程之旅。”
“眼下府上忙忙碌碌的一边照顾着来访宾客一边还要准备返程事宜,所以未曾准备大操大办满月酒,还请晋王叔见谅啊!”
刘理这话也是有意思,明着是感谢、道歉,实际上却是非常识趣的给出了自己的归期。
“我儿子过了满月我就走!”
对于这个答复,石守信无疑是非常满意的。
同时他也蛮理解的,毕竟是家中长子,哪怕是庶长子,那也是家中下一代第一个男丁。
这多重视一点,等过了满月再上路,确实可以理解。
最重要的事情谈好了,那自然就是宾主尽欢了。
不得不说,石守信这人是真会聊天。
无论是人文地理、风雅趣谈还是神鬼志异、朝廷八卦,只要刘理感兴趣的,这位己到知天命之年的尚书大人都能陪着刘理应对自如。
却不知,这边刘理在感叹石守信的底蕴,石守信何尝不是在惊讶于刘理的博学?
要知道,他能知道这么多,这是他多年下来的为官、读书、识人、明事积累下来的底蕴。
可刘理才多大啊!
他怎么就能这么厉害呢!
石守信此时也不得不感叹,若此人不是蜀国质子该多好,就凭这份见识、机敏,他都有心把这人推荐给晋王殿下了。
得此大才,何愁殿下大事不成呐!
宾主尽欢的二人在梁王府喝了个痛快。
看着摇摇晃晃地离开王府的石守信,原本笑容满面的刘理猛然间脸色一变,转头看着一旁的赵璎珞道。
“王妃,做好跟孤前往蜀国的准备没有?”
“前方说不定就是刀山火海呢!”
赵璎珞闻言眼波流转的白了他一眼道:“老话说的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妾身还没嫁给你的时候就知道有这一天。”
“这都到了眼巴前了,王爷再问这话,莫不是作弄妾身?”
“刀山火海也好,万丈深渊也罢,咱们闯过去了,不就是一片坦途了嘛?”
刘理闻言一笑,轻轻揽过这位出身宫中的奇女子,在其耳旁轻声嘱咐道:“好,那你趁着最近有时间,赶紧嘱咐嘱咐你那两位大哥吧!”
“其他的不说,唯独衣食住行方面千万要注意,先把小命保住,才能图谋大事!”
被揽在刘理怀中的赵璎珞闻言猛的一怔,半晌才悠悠答道:“妾身谢过王爷提醒,你若不提,妾身差点都忘记王叔的狠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