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日,启元帝派人来巡检。国子监改革的成果,今日便是检查成绩的时刻到了,可惜到了今日还有一些贵族子弟……
其余的助教官,则分别是正八品的学正、正九品的司书以及从九品的典籍官,
这些人手中皆握着打手板,仿佛随时准备执行惩罚。
鄂容安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一旁的高协办,心中不禁涌起一阵疑惑,
此人名叫高士奇,乃是启元朝恩科的头名状元。
然而,鄂容安实在想不通,圣上为何要将这样一个人,安排在自已身边从事教育工作,如今却让此人来检查改革成果,
按常理来说,像高士奇这般才华出众之人,要么应被留在翰林院,继续钻研学问,要么外放为官,造福一方百姓。
可如今,圣上却偏偏让他来到了国子监,现在的国子监……
高士奇是什么人,只不过是个柔弱的文人,这是他能待的地方了吗?着实让人费解。
不过,鄂容安,深知高士奇乃圣上亲自派遣而来,即便心中有所不满,也断不敢有丝毫怠慢。
况且据昨日父亲所言,高士奇曾在养心殿与启元帝,单独会谈数小时之久,足见圣上对他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启元帝从不喜欢,办事拖泥带水之人,相比这位,定然不俗。
想到此处,鄂荣安只得暂且按下心头疑虑,专心处理眼前之事。
鄂容安微皱眉头,缓缓开口道:“高协办,你如今,既无朝廷明文授予的官职,本官实在难已,已同僚相称,
咱们也并非同年进士,本官若称呼你为年弟,恐怕也是不妥当。
再者说,你又非满洲贵族之后,本官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唤你一声‘高协办’较为妥帖一些,不知你意下可否?”
高士奇闻听此言,不敢有丝毫怠慢,赶忙一路小跑,跑到从四品的祭酒西林觉罗·鄂容安跟前,
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打千礼,虽然行礼,回话却十分的硬气:“鄂大人您怎么称呼在下都行!圣上特意命在下,前来向您讨教学习,
若是待会儿大人,您有所不便出手之处,在下作为协办定会全力以赴,绝不辜负圣主的期望!”
鄂容安闻听,冷哼一声,便不再多看他一眼,而是转头朝着门口高声喊道:“让他们都进来吧!”
话音刚落,只见一群身着学服的孩童鱼贯而入,这些学童都是,来自于京城内的书院、书堂还有私塾,
还有一些就是国子监的学生,都是最基础的启蒙生。
他们都是经过初次筛选后留下来的,而之所以被留下,原因是他们无法准确背诵出,
启元帝胤禩的生日时辰,以及一些关于圣主的关键性的,伟大事迹,以及等等……
这还得了???
在京城之内,未能背下来的童生,总计多达二百一十余名,且这些孩子的平均年龄,也就仅仅十岁上下,
启元帝闻听后,微微一笑并未动怒,对此事感到十分的有趣,故此派新科状元高士奇,担任协办。